content

【古風古卷】曾國藩的內聖心法(圖)

 2018-08-10 13:4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古風古卷】曾國藩的內聖心法
慎獨則心泰。(圖片來源:pixabay)

曾國藩為晚清四大名臣之首。

《清史稿》讚曰,「國藩事功本於學問,善以禮運。公誠之心,尤足格眾。其治軍行政,務求蹈實。凡規畫天下事,久無不驗,世皆稱之,至謂漢之諸葛亮、唐之裴度、明之王守仁,殆無以過,何其盛歟!」

當然,對曾國藩的評價並非全都是正面的,具有爭議,褒貶不一。

但不可否認的是,曾國藩的著作《曾國藩家書》、《冰鑒》等對後世有深遠的影響,暢銷多時且歷久不衰。

本文為讀者介紹的是《挺經》中的《內聖》篇,筆者認為就其內容而說,非常正面,對今人有積極的借鑒作用。

不論讀者是否喜歡曾國藩這個歷史人物,希望其正面的言論能對您有所啟發。

《挺經》是曾國藩總結自身人生心得和成功經驗的一部傳世奇書,是其一生的學問與功業達到頂點時的心法總結。

可惜的是,曾國藩並沒有完成《挺經》,而是由他的弟子李鴻章傳承了《挺經》的十八條秘傳心法。

如今流傳於世的《挺經》,是根據李鴻章的挺經十八法,從《曾國藩全集》、《曾國藩年譜》等,以及曾國藩的僚屬、弟子的文集等中整理出來的,體現出曾國藩的內聖修養與處世智慧。

《挺經》《內聖》篇的內容如下。

仔細考慮古人的修身工夫,其成效特別顯著的大約有四個方面:慎於獨處,則心胸安泰;端肅恭敬,則身體強健;追求仁義,則眾人悅服;專守誠意,則神靈欽敬。

(原文:細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約有四端:曰慎獨則心泰,曰主敬則身強,曰求仁則人悅,曰思誠則神欽。)

慎獨,就是要遏制私慾,不放過任何隱秘微小的動心起念,循理而行,時時如此,內心反省而無愧於心,所以心胸安泰。

(原文: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

主敬,就是要外表儀容整齊嚴肅,內心思慮寧靜專一,時時端恭莊嚴,所以身體強健。

(原文:主敬者,外而整齊嚴肅,內而專靜純一,齋莊不懈,故身強。)

求仁,就是說從本體上講,要保養心性,從作用上講,要愛民惜物,大公無私,所以眾人悅服。

(原文:求仁者,體則存心養性,用則民胞物與,大公無私,故人悅。)

思誠,就是說內心忠貞堅定,言語篤實無欺,以真誠之德感應天地萬物,所以神靈欽敬。

(原文:思誠者,心則忠貞不貳,言則篤實不欺,至誠相感,故神欽。)

如果真能達到上述四方面的修身工夫,這四種效驗就自然而至。我雖然年近衰邁,但也還想在修身方面下些工夫,以求得萬一的效果。

我曾經說「獨」這個東西,是君子和小人共同擁有的。

小人以為自己是單獨一人的時候,往往會產生非分狂妄的念頭,這些非分狂妄的念頭積聚得多了就會任意妄為,而欺負別人的壞事就會產生。

(原文: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

君子憂懼自己是單獨一人的時候,往往會產生真誠無妄的念頭,這些真誠無妄的念頭積聚得多了就會小心謹慎,而自我約束的工夫就下得多了。

(原文:君子懍其為獨而生一念之誠,積誠為慎,而自慊之功密。)

君子、小人在單獨處事上的微妙差異,是可以加以評論的了。

《大學》自窮究事物的原理並獲得知識以後,前人的言論和行為都可以作為擴充個人知識的資料;日常生活中的瑣碎問題也可以加深個人的閱歷見識。

他的心在遇到事情的時候,已經能剖析公私間的區別;在聯繫道理的時候,又可以精闢地研究事理的得失。那麼,對於善事應當去做,不善之事不應去做,早已清醒地認識到了。

而那些小人們,卻不能有實實在在的見識,而去實行他所知道的事。因此當眼前有一件善事需要做時,唯恐別人不知道,因而去做時遲疑不決;面臨一件不好的事情時,心存僥倖,以為別人不一定能知道,因而拒絕得很不得力。背地裏獨處之時,弄虛作假的念頭就產生了,這就是欺騙。

(原文: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實有所見,而行其所知。於是一善當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則趨焉而不決。一不善當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則去之而不力。幽獨之中,情偽斯出,所謂欺也。)

而君子,唯恐去辦一件善事辦得不力,在暗中有墮落的行為;一個壞毛病改正不了,就會像涓涓細流一樣長年不斷地犯下去。暗室之中彷彿面對天日,心裏堅如金石。在只有自己知道的地方獨單行事,一定要慎之又慎。這就是聖人經典中的要領,也是後世賢人所切實探究的問題。

(原文:惟夫君子者,懼一善之不力,則冥冥者有墮行;一不善之不去,則涓涓者無已時。屋漏而懍如帝天,方寸而堅如金石。獨知之地,慎之又慎。此聖經之要領,而後賢所切究者也。)

關於自我修養和治理國家的道理,有這樣四句話,「勤於政事,節儉治家,言辭忠信可靠,行為誠敬無欺」,這是可以終身適用而受益無窮的道理,話不在多少,也不在於多麼深刻。

(原文:「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

古往今來的聖賢們胸懷極為寬廣,而可以到達至聖大德的,大概有四種境界:

誠懇謙恭地自我修養而生出聰明睿智,這是二程的主張;

(原文:如篤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說也)

精神感動神靈而達到預知未來,這是子思的遺訓;

(原文:至誠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訓也)

安貧樂道而身體健康面色瑞澤,這是孔子、顏回、曾子、孟子的要旨;

(原文:安貧樂道而潤身睟面,孔顏曾孟之旨也)

遊觀萬物,吟詩作賦而意志安適,精神愉悅,這是陶淵明、白居易、蘇軾、陸游的樂趣。

(原文:觀物閑吟而意適神恬,陶白蘇陸之趣也)

我常常後悔自己年輕的時候不知道努力,而到年老體衰時往往生出悔恨憂懼的感覺,對於古代聖哲們的心境情趣,不能稍有領略。只能反覆尋思,嘆息感慨不已。

結語

曾國藩在修身上強調:慎獨、主敬、求仁、思誠,並闡述了做到這四個方面給身心帶來的益處,而且真正做到這些方面甚至會德感天地,神靈欽敬。

曾國藩進一步指出,對於「獨」,小人同君子對其有微妙的差異,小人往往會產生非分狂妄的念頭,而君子往往會產生真誠無妄的念頭,這種差異其實產生的最終結果卻是天壤之別呀。小人累積壞的念頭到最後就會行惡事,而君子卻會更加謹慎修身,約束自己。

對於行善和行惡如何選擇也有了不同的效應。小人是「一善當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則趨焉而不決。一不善當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則去之而不力。」而君子則是「懼一善之不力,則冥冥者有墮行;一不善之不去,則涓涓者無已時。」

因此,任何時候都要努力行善,多做善事,惡事莫為,暗室之中彷彿面對天日,心裏堅如金石。「屋漏而懍如帝天,方寸而堅如金石。獨知之地,慎之又慎。」

慎獨則心泰,主敬則身強,求仁則人悅,思誠則神欽!切記啊!

(文獻參考:《挺經》)

 

附古文原文以供讀者參考:

細思古人工夫,其效之尤著者,約有四端:曰慎獨則心泰,曰主敬則身強,曰求仁則人悅,曰思誠則神欽。慎獨者,遏欲不忽隱微,循理不間須臾,內省不疚,故心泰。主敬者,外而整齊嚴肅,內而專靜純一,齋莊不懈,故身強。求仁者,體則存心養性,用則民胞物與,大公無私,故人悅。思誠者,心則忠貞不貳,言則篤實不欺,至誠相感,故神欽。四者之功夫果至,則四者之效驗自臻。余老矣,亦尚思少致吾功,以求萬一之效耳。

嘗謂獨也者,君子與小人共焉者也。小人以其為獨而生一念之妄,積妄生肆,而欺人之事成。君子懍其為獨而生一念之誠,積誠為慎,而自慊之功密。其間離合幾微之端,可得而論矣。

蓋《大學》自格致以後,前言往行,既資其擴充;日用細故,亦深其閱歷。心之際乎事者,已能剖析乎公私,心之麗乎理者,又足精研其得失。則夫善之當為,不善之宜去,早畫然其灼見矣。而彼小人者,乃不能實有所見,而行其所知。於是一善當前,幸人之莫我察也,則趨焉而不決。一不善當前,幸人之莫或伺也,則去之而不力。幽獨之中,情偽斯出,所謂欺也。惟夫君子者,懼一善之不力,則冥冥者有墮行;一不善之不去,則涓涓者無已時。屋漏而懍如帝天,方寸而堅如金石。獨知之地,慎之又慎。此聖經之要領,而後賢所切究者也。

修己治人之道,止「勤於邦,儉於家,言忠信,行篤敬」四語,終身用之有不能盡,不在多,亦不在深。

古來聖哲胸懷極廣,而可達於德者,約有四端:如篤恭修己而生睿智,程子之說也;至誠感神而致前知,子思之訓也;安貧樂道而潤身睟面,孔顏曾孟之旨也;觀物閑吟而意適神恬,陶白蘇陸之趣也。自恨少壯不知努力,老年常多悔懼,於古人心境,不能領取一二。反覆尋思,嘆喟無已。

(錄自:《挺經・內聖》)


来源:看中國專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