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央行發特急文件是因為匯率「失控」(圖)
中國央行修改了一個重要規則,從9月11日開始實施。(圖片來源:Getty Images)
【看中國2017年9月11日訊】這裡說的「失控」不是指中國央行控制不了匯率,畢竟人家管制了這麼多年,操縱起來還是有兩下子的。所以失控兩字打上引號,是指人民幣匯率的走勢有些出乎中國央行的意料,以至於其不得不更改了一個重要規則。
路透引述四位消息人士報導,中國央行自9月11日起將外匯風險準備金調整為零;而在那之前發生的相關業務仍收取20%的外匯風險準備金。
消息人士引述中國央行下發的特急文件並稱,此舉意在進一步防範宏觀金融風險。「現在取消20%購匯風險準備金以便讓人民幣匯率雙向波動為最佳時間點。」
隨後,中國國內眾多媒體均擬標題為《重磅!中國央行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零》進行了相關報導。
收取外匯風險準備金的業務範圍是中國國內金融機構開展的代客遠期售匯業務。按照中國央行此前的文件具體包括:客戶遠期售匯業務;客戶買入或賣出期權業務,以及包含多個期權的期權組合業務;客戶在近端不交換本金、遠端換入外匯的外匯掉期和貨幣掉期業務;客戶遠期購入外匯的其它業務;境外金融機構在境外與其客戶開展的前述同類業務產生的在境內銀行間外匯市場平盤的頭寸;人民幣購售中所涉及的前述同類業務。
這個重磅消息的背景就是人民幣匯率的變化讓人驚訝,在短短一週的時間裏,人民幣再度快速升值逾1,000個基點。在9月8日,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較前一跤易日大幅上調237點,報6.5032,為人民幣中間價連續第十個交易日上調,並創下2016年5月12日以來最高點。
雖說人民幣升值是中國央行操縱和美元近期走弱的結果,但為什麼要將外匯風險準備金率調整為零了呢?直白點說,就是打斷人民幣的持續升值趨勢,不讓人民幣升值預期過度膨脹。因為人民幣升值已進入自我強化的階段,並帶動了亞洲一些國家的貨幣升值,這有些出乎中國央行的意料。
在2015年8月11日人民幣匯率機制調整後,實施的外匯風險準備金率的規則。這就得需要說一說代客遠期售匯業務,從銀行的角度看,售匯就是收企業或個人的人民幣,按照某一匯率兌換成相應的外幣(例如美元)。對企業或個人而言便是購匯,即出售人民幣買入美元。所以在這裡說的業務上,售匯與購匯是同一種意思。
所以當資本市場產生了人民幣貶值的預期,一些投資機構就會加大對遠期購匯合約的需求,進而做空人民幣;做進出口貿易的企業也會出於套期保值的目的,加大對遠期購匯的需求,進而鎖定未來的購匯成本。
最終的結果就是人民幣貶值趨勢不斷加強,要止住這種趨勢,中國央行有兩種手段,一是消耗手中的外匯儲備資金,拋出美元買入人民幣;二是在規則上做手腳,提出有效對付人民幣空頭的舉措,增加其做空人民幣的成本,所以就收取了外匯風險準備金。
接著再說一下中國的樓市、股市和匯市這三大市場。
近日,中國家庭金融財富調查(CHFS)和美國消費者金融調查(SCF)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家庭的房產在總資產中佔比高達69%,而美國僅為36%。而近一年來中共政府通過各類的調控措施,將數十萬億元人民幣鎖定在了樓市裡面。
而股市更不用說了,二十幾年來一直是「政策市」、「圈錢市」,一有風吹草動那些中字頭的權重股就開始拉升股指,權重股不行了背後還有作為「國家隊」的證金公司等在撐腰。
那麼匯市就需要中國央行多花一些心思了,畢竟人民幣匯率和國際上是有關聯的。尤其在10月18日還要召開中共十九大,那麼在這一個月的時間裏,怎麼讓匯率好看一些,又不至於傷及自家利益,就是擺在中國央行面前的一道難題。
另外,人民幣升值也是中國對美國的一個妥協,既然要和美國做買賣,東西就不能買的那麼便宜,商品賣的便宜會傷及美國本土企業,美國政府肯定是不願意的。
還有,中國央行讓人民幣升值也是為自己爭取緩衝期:今年下半年銀行間市場流動性多次出現緊張,業內呼籲降准的聲音此起彼伏;美聯儲真的開始縮減資產負債表的時候,也會對人民幣資產產生衝擊。
總結一句:一個月內,還有好戲上演。
【免責聲明】看中國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文字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與看中國網站無關。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讀者請僅作參考,並自行承擔據此進行投資操作而產生的全部責任。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