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人的房地產情結,何時才能回覆到淡泊寧靜的平和?(圖片來源:Fotolia)
【看中國2017年9月10日訊】近日,中國家庭金融財富調查(CHFS)和美國消費者金融調查(SCF)公布的相關數據顯示,中國家庭的房產在總資產中佔比高達69%,而美國僅為36%。
這是一個很可怕的數字,這意味著一旦房價下跌,很多家庭將跌入財富消失的深淵中……
中國家庭金融調查與研究中心主任甘犁認為,與美國家庭的金融知識水平相比,中國家庭還處於初中生水平,而美國家庭則達到了大學生水平。房產對於中國家庭來說具有投資和居住等多重屬性,很多中國家庭把房產作為家庭重要資產配置。
可對於大眾投資理財來講,單一的資產配置,已經無法滿足投資者多樣化需求。從長遠來看,約90%的投資收益來自於成功的資產配置。而老百姓對於金融類資產又缺乏瞭解和研究,一味只迷信房產的保值增值功能,相對美國家庭則更注重金融類資產的有效配置,能夠更有效做到分散投資,以降低風險。
在資產配置的時候,如何平衡收益和風險?
設立一個好的產品結構是很不容易的。因為不同的客戶對風險、收益的要求不一致。像歐美的投資人他們看的投資期限不是三年五年,而是三十年、五十年。
但中國的投資人對流動性的需求較大,封閉期限對他來說一兩年勉強可以接受,三年以上很多投資者就覺得太長了。
房子——一場財富狂歡
中國家庭迷戀買房增值並非沒有任何根據。據中國國家統計局數據,2016年北上廣深新建商品住宅價格比2015年增長40%,二線城市增長16%,其他城市僅增長4%。
CHFS數據顯示,過去半年,城鎮無房家庭新購住房的比例為4.9%,已有一套房再購房的家庭比例為5.3%,已有多套房再購房的家庭比例更高,為5.9%,其中,富裕家庭(總資產處於前20%)的買房比例高達8.1%。
這一組數據正印證了房價上漲的真凶並非是剛需購房者,而是已有一套房甚至多套房的土豪們。
足以可見,財富隨著房價的上漲發生了重新分配,由無房者家庭向有房者家庭轉移,財富越來越集中到一批靠買房發家的人手中。
那麼,呈現除房產外家庭財富負增長的窘境,除了投資人個人的原因,市場的責任又在哪裡呢?近年來,我國經濟飛速發展,與國際接軌的步伐不斷加快,市場持續孕育新的機會,新的投資品種和理財產品陸續湧現,但在豐富投資渠道的同時,危機也隨之而來。
危機在哪裡?
全民押注房產的資產配置現狀,至少有兩個極其可怕的風險:
其一,從整個社會層面而言,房產正在吸乾其他經濟體的血。
從過去的經驗我們看到,很多人通過投資買房獲得了大量財富。這種暴富經驗正在形成示範效應,越來越多的資金進而繼續湧入房地產領域。
這些資金如果不買房原本可以用來做什麼?消費、投資實體、創業、配置金融資產等……這些都是可選途徑。
但是隨著預期會漲心理的膨脹,最終這些錢全部流入到了房產。可見,一旦房地產出現危機,必將有大量資金陷入萬劫不復的境地,所以大家看到為了降低風險,很多城市出臺了限購限貸政策,把這些流進去的錢全部暫時鎖死住,想進來的錢暫時也被踢了出去,整個交易進入速凍模式。
其二,從個人層面而言,房產正在把投資者推向懸崖邊。
很多人為什麼迷信買房致富?因為預期一定會漲。為什麼如此篤定?因為中國的房價有政府兜底,不可能跌。
幾乎沒有人做過調查研究,僅僅是看了幾篇網路上的水文,或者僅僅只看到了北上廣深這些年堅挺的房價,便得出了這樣的結論。事實上,泡沫最講究邏輯,就如當年的溫州和海南,在所有人都在預期會漲的心理作用下買房時,泡沫猶如一陣龍捲風,刮走了藏在房子裡的那些錢。
當房價下跌時,你準備好如何自救了嗎?
事實上,投資就是一門藝術,在不停的時期一定要做出適當的調整,它不是一成不變的。只有抓住「風險」才能更好的進行資產的配置。
對於把全部資產押注在房產裡的家庭而言,要做的是,處理掉二三四線城市的某一套房子。
用套現的錢完全可以用來投資金融資產。從金融的角度,完全以市場為導向,為大眾投資者設計出可以跑贏通脹、風險合理可控的產品。
這就好比把集中在一處的投資風險,進行了分散,通過不同金融產品的分攤風險,總體的資產配置風險得到了降低,從而整體的投資回報率更偏向穩定。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責任編輯: 靖曄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