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專家支招如何「吃」走濕氣(图)

 2016-11-01 00:15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紅豆、薏米和燕麥熬成粥,可養生祛濕。 (网络图片)

我們每天即使和很多的水也總是覺得口渴而且常常會出現不想動彈、臉上出油多、頭髮容易臟、舌苔膩等症狀……如果你也有這種情況就要警惕是否是體內濕熱在作怪,下面中醫帶你如何調理體內濕熱。

怎麼判斷自己體內是不是有濕熱

頭部:《內經》裡講「因於濕,首如裹。」當濕邪最初侵襲人體時,可出現頭昏沉重地,像裹著一塊布﹔身體困重,四肢沉重,渾身不舒服,好像身上附著重物。此外,還會有發熱、微微怕冷怕風,流清鼻涕等表濕證。

關節:當濕邪傷及到關節時,局部氣血運行不暢,會有四肢關節酸痛沉重,關節屈伸不利等表現。

消化功能:濕邪困擾脾臟,影響其正常運化功能,會表現出胸悶腹脹、食慾欠佳、飯量減少、不成形等。而因脾虛運化不利而導致「內濕」時,還常有口淡、口黏乏味、口渴卻不想喝水、倦怠乏力等氣虛、濕困的表現。

小便及婦女帶下:濕邪還有一個特點就是「趨下」,容易傷及人的腰以下部位。小便混濁、大便溏泄、婦女白帶過多、陰部瘙痒等症狀都比較典型。

舌苔:舌苔厚膩是濕病的典型表現,它常在機體還沒有表現出明顯疾病狀態時就有所提示。看舌苔以清晨剛起床的最為準確。

大便不成形:長期便溏,必然體內有濕。大便後總有一些粘在馬桶上,很難衝下去,這也是有濕的一種表現,因為濕氣有黏膩的特點。體內有濕的人,大便後一張紙是不夠用的,得多用幾張才行。

中醫專家支招「吃」走體內濕氣

俗話說,藥食同源,藥補不如食補,食養、食補、食療的觀念都非常科學。現代人因精神壓力大,心氣虛,飲食不節,運動量少,脾虛濕盛,所以在養生上既要祛濕,又要補心,還要養脾胃,非紅豆、薏米和燕麥莫屬。熬成粥,可以讓其有效成分充分為人體吸收,也不給脾胃造成任何負擔。

做法:首先,將紅豆、薏米、燕麥、蕎麥和赤小豆洗淨後,放入鍋中用清水浸泡4小時以上﹔泡好後就開火煮,先大火煮至水燒開,然後轉小火煮。在煮好前20分鐘放入冰糖繼續熬煮至冰糖融化即可關火。

注意:不用泡豆子,洗乾淨放高壓鍋裡,上汽後煮20分鐘就好了,湯當水喝,谷物當主食配菜吃。這份量是一個人一天能吃完的量。

通過介紹,我們知道了人體有濕氣的症狀,中醫認為濕氣可以讓整個人的精神不好,容易疲勞,所以希望大家通過上面的方法自測自己是不是體內有濕氣,然後通過介紹的方法來趕走體內的濕氣。

来源:网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