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經濟恐爆發主權債務危機

作者:張明  2016-09-05 12: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6年09月05日訊】中國社科院世界經濟與政治研究所國際投資研究室主任張明認為,一旦經濟增速低於利率水平,那麼中國政府債務的可持續性就會面臨挑戰。未來十年內中國面臨爆發主權債危機的風險,這並非危言聳聽。

主權債務危機再度在歐元區爆發。事實上,筆者始終認為,歐元區國家要徹底走出主權債危機,大規模的債務重組是必要之路。

拖得越晚,最終的調整越痛苦。更進一步來看,中國政府的債務風險自美國次貸危機爆發以來,也處於顯著上升的過程中。

未來十年,中國中央政府的槓桿率很可能迅速抬升,如果應對不當,爆發某種形式的主權債危機也未可知。

長期以來,中國中央政府債務佔GDP比率一直維持在20%左右,遠低於國際公認的60%警戒線。《預演算法》規定地方政府不能直接舉債,因此地方政府債務也侷限於養老金缺口、對地方國有企業的隱含擔保等或有債務。在次貸危機爆發前,中國政府總債務佔GDP的比率應該在30%~40%左右,債務負擔與其他新興市場國家相比相對較輕。

次貸危機的爆發改變了這一切。為應對次貸危機對中國經濟造成的負面衝擊,中國政府出臺了4萬億的財政刺激方案。但中央財政只出1.18萬億,剩下部分由地方財政來出。在分稅制框架下,地方政府的預算收入與支出本身就不能匹配,必須靠中央轉移支付與土地出讓金才能最終平衡。

因此,為了拿出足夠的資金以融通龐大的基礎設施投資,地方政府開始大規模使用地方融資平臺作為自身融資中介。地方政府以土地、基礎設施、地方國企股權等資產作為資本金注入融資平臺,再由融資平臺向商業銀行申請貸款,最終將募集資金用作基礎設施投資。為配合中國政府的4萬億財政刺激方案,銀監會與央行也放鬆了信貸的閘門,導致2009年與2010年的人民幣貸款增量都超過了9萬億。

擴張性的財政貨幣政策使得中國經濟很快觸底反彈,在次貸危機後出現了一枝獨秀式的增長,但同時也造成了產能過剩、資產價格泡沫與地方債務劇增等一系列副作用。根據審計署在2011年的第一次普查,截至2010年年底,地方政府債務達到10.7萬億元,佔到當年GDP的27%。而根據審計署在近期公布的第二次普查結果,截至2013年6月,地方政府債務已經飆升至17.9萬億元,佔到GDP的33%。其中地方融資平臺的相關債務已經超過10萬億元。

【免責聲明】看中國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本網站對文中陳述、觀點判斷保持中立,不對所包含內容的準確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證,亦不構成投資建議。讀者請僅作參考。

責任編輯: 何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