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醫學中,有一種「懸絲診脈」的絕技,令人覺得不可思議。然而,在眾人仍不知這項醫術是否屬實時,去年(2015年)經媒體報導,現代的醫學已經能夠透過光纖感測,來實踐古代的「懸絲診脈」了。此消息一出,更令人覺得,在那個純樸的古代日子裡,古人的醫術居然如此神奇。
除了七十二變,孫悟空還會「懸絲診脈」
孫悟空曾為朱紫國王懸絲診脈。(圖片來源:西遊記視頻截圖)
大家在看戲劇演出時,應該都曾經看過醫者以一條絲線診脈的景象。吳承恩亦曾在《西遊記》中,借由眾官的驚奇之語「懸絲診脈,我等耳聞,不曾眼見」,告知讀者「懸絲診脈」是如何的稀奇,接著再描寫孫悟空以尾上毫毛所變的三條金線為朱紫國王診治的過程:
「孫大聖同近侍宦官,到於皇宮內院,直至寢宮門外立定,將三條金線與宦官拿入裡面,吩咐:‘教內宮妃後,或近侍太監,先繫在聖躬左手腕下,按寸、關、尺三部上,卻將線頭從窗欞兒穿出與我。’……。」最終,孫悟空不負齊天大聖之名,順利地診斷出國王的病症為「雙鳥失群症」。
雖然說《西遊記》只是古典的神怪小說,雖然說通曉七十二變的齊天大聖孫悟空本就非浪得虛名。可是從此可知,不是人人都會使用「懸絲診脈」的,倘若藉此來判斷病患的病症,就代表醫術有多麼高竿了。不過,以絲線判斷病情的方式,可不是從街房鄰里、大街小巷所崛起的。
「懸絲診脈」的由來與傳說
據說,「懸絲診脈」的來由與宮廷有關。因為古代的禮儀為男女授受不親,即使是醫者為患者診治,亦得遵守規範,而皇宮的規矩當然就更加嚴謹了,絕對不能攪亂了宮闈的。所以,御醫在為後宮的娘娘或公主們醫治時,會將一條絲線固定在她的手腕上,自己則握持絲線的另一端來進行診治。如此這般,御醫就可以分別各處一室或隔著屏風,以一條絲線來判斷病情,進而開藥方。此舉俗稱為「懸絲診脈」。
傳說孫思邈就曾以「懸絲診脈」的方式,來為懷孕且罹患重病的長孫皇后診治。而且,太監有意測試這位名醫的醫術是否真如眾人所言那麼厲害,就將絲線栓綁在協助醫學鑑定的鸚鵡的腳上。豈料,孫思邈立即知悉絲線的那一端並非是人的脈博。吃了一驚的太監,趕忙將絲線重新栓綁在長孫皇后的手腕上。孫思邈順利地診斷出了皇后滯產的問題,隨後開了一帖藥方,待皇后服用後,即順利分娩,產下皇子。眾御醫百思不得其解,不知孫思邈如何倚靠「懸絲診脈」來對症下藥的。然而,孫思邈面對眾人追問,僅只淡然一笑而未答應。
孫思邈本就醫術高明,這是絕對無庸置疑的,這亦是測試結果成功的。換談談一位御醫遭到皇帝測試,險些露出馬腳的例子吧。乾隆有一天宣御醫看病,御醫懸絲診「脈」後,居然為了討個吉利,就先賀喜乾隆,說妃子有孕,是喜脈。誰知,乾隆不相信御醫居然能憑藉一條絲線就診斷出來,御醫急忙信誓旦旦地說自己沒有診斷錯誤。
接下來可就糗了,因為當乾隆命令太監帶領御醫去看絲線的另一端時,御醫看見線上綁著的居然是凳子,他差點嚇得昏了過去。幸好,他靈機一動,說裡頭有玄機。待太監劈開凳子,才發現裡頭有數隻蛀蟲,這時御醫急忙辯說那代表凳子懷孕了,為喜脈。乾隆這才點頭,命御醫為生病的格格診斷。凳子風波雖然落幕,但是御醫早已嚇得面色蒼白,內心顫抖不已了。
「懸絲診脈」不可信?
可是,歷史上真有「懸絲診脈」這般神奇之事嗎?很多人都在質疑。
因醫術高超,與汪逢春、蕭龍友與孔伯華並稱為北京四大名醫的施今墨(原名施毓黔)曾言,這是亦真亦假!更準確的說,是有懸絲診脈一事,但這隻流於形式。
曾為清廷皇室親屬看過病的施今墨表示,當后妃生病,貼身太監會向太醫講解病況,太醫本身亦會詳細詢問病程與額外的狀況。有的太醫甚至還會送禮給太監,以求得到更多資訊,以利解析病症。因此,太醫在正式「懸絲診脈」時,早已經摸透病況了。這時只需要「懸絲」,謹守皇宮禮節,顯示臣子的恭敬,再沉著地屏氣凝神,認真思索接下來該開什麼處方,別惹禍就可以了。
據〈古代醫學絕技:懸絲診脈〉一文所言,「懸絲診脈」只是障眼法。醫者並非依靠微弱的脈搏震動來診斷,真正依靠的是自己的天目。但凡會「懸絲診脈」的古代醫者都具備超高的道德水準,且有的具備天目的透視功能,例如上述的孫思邈,還有扁鵲與為曹操看病的華佗。不過這些大德神醫得以一般人能接受的方式來進行診治過程。否則一般人往往難以接受醫者使用天目探看出病灶所在。
由此可見,「懸絲診脈」並非像大家所見的那般神奇。可是,換個角度想,古代的醫學並非如大家想得那般落後,那般不如現代的醫療器具。因為,我們所認為的落伍、古樸、不可思議,其實往往是更勝高科技產品所行之境地,只是我們從小接受的教育,形塑了現有的既定認知與概念,導致大家無法接受罷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