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清廉臣子為什麼要求皇帝將兒處死?(圖)

作者:秦自省  2015-11-17 01: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安同是東漢時代高僧安世高的後代,他的祖上,在魏晉之際到遼東避難,此後便一直定居在遼東。安同當年跟隨著父親的朋友公孫眷經商時,被北魏拓跋珪所留。拓跋珪復國以後,安同任外朝大人,與和跋等出入禁中,輪流著主持國政。

明元帝即位後,安同又和長孫嵩等,共同主管民間訴訟之類的事務。又與駕護等巡察并州、定州等地,深得民心。泰常七年(422年)拓跋燾監國聽政時,安同被封為高陽公,任光祿勛。後來,又擔任征東大將軍,冀州、青州刺史等。

儘管安同身為朝廷的重臣,卻清廉守法,從不倚仗權勢營私。他做官時,明於察吏,長於校練,平時家居時,家法嚴正,深為當時士子百姓所稱道。

安同的大兒子名叫安屈,在北魏文成帝時擔任「典太倉事」(即擔任管理國家糧倉的官員)。有一次,安屈竟利用職務之便,私拿了官倉中的幾石粳米回家。安屈私拿粳米,是事出有因,因為安同做官十分清廉,以至於家中的糧食不夠吃,安屈是想將這幾石米拿回家奉養父母。

安同知道此事後,氣憤之極,立即將此事上奏朝廷,請求文成帝按照當時朝廷的法律,將自己的兒子安屈處死。安屈又引咎自責,檢討自己沒有管教好兒子,請求朝廷給予處分。文成帝得知安同家的生活貧困,但品行卻十分高尚,大為感動,特意下令赦免了安屈的死罪。又下了一道詔令,表揚安同的大公無私,並指示:經常供給他家粳米。

安同身為高官,家教極嚴,對自己的兒子也決不姑息,這種精神十分可貴。

(事據《魏書•安同傳》)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