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朝史上,經歷有兩次毀佛事件(北魏太武帝滅佛、北周武帝滅佛),對佛教的傷害相當大。然而,隨著毀佛事件的主其事者相繼過往,復興佛教的事業也隨之展開,如文成帝、獻文帝、孝文帝、宣武帝等,為佛教帶來另一片生機。其中,以沙門曇曜協助北魏諸帝的復佛成就最大。當時的僧只戶和佛圖戶,不僅穩固了佛教教團的經濟基礎,對於當時國家、社會的重要設施,和安定人民百姓的生活也有很大的貢獻。
另外,在北魏復佛中,以佛教藝術的發展最為燦爛,包括寺院的建築、佛像的雕鑄等,其中以雲岡石窟的雕鑿更是給予中國佛教美術莫大的影響,石窟中,象徵皇帝的佛像,高達六十尺以上,《魏書•釋老志》形容其「雕飾奇偉,冠於一世」。之後,龍門、鞏縣等石窟相繼並起,雲岡石窟成為亞洲佛教美術的根本。
北魏文成帝
北魏文成帝在廢佛的太武帝駕崩後繼位,隨即下詔復佛,注入了蓬勃士氣,其具體措施有:
人口眾多之處允許建築寺院,費用不加以限制。
身家清白,性情善良者,不限年齡,可准許出家,大州五十人,小州四十人,邊境可度十個人。
據聞,詔令下達當天,即有人開始復建被破壞的佛寺,藏匿的佛像與經書也紛紛出現,為佛教的復興注入一股新士氣,尤其任命沙門統曇曜負責復佛事業的推展,對北魏佛教發展的貢獻相當大。
北魏獻文帝
北魏獻文帝深信佛教,常讀經論,也好老莊之學。在位雖僅五年,然對佛教亦多有建樹。他曾在西嶺鹿野苑建石窟寺,有「鑿仙窟以居禪,辟重階以通術」的美稱。
皇興元年(西元467年),獻文帝於京都平城建造永寧寺,它是一座七級佛塔的建築,高有三百餘尺,規模之大,蔚為天下第一。此外,他也建築了一座三級的石造佛塔,這座佛塔的棟、楹、榱、楣等,都是用石頭交相重疊組合而成,其精巧嚴密,是京都一大壯觀。據《水經注》記述,當時京都平城佛法興盛,佛塔高聳,互相可望,法輪東轉,此為最上。平城由於這七層和三層的佛塔屹立,而呈現「佛教都市」的景觀。
責任編輯: 雲淡風輕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