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舊時生意人講究多

 2014-10-24 08: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新店開張稱為「新張之喜」,老北京稱此為「開幕」、「開市」,前一日稱為「亮市」,因修理內部和遷移新址後重新開業的,謂之「重張」。照例由開張的店舖在報紙上刊登廣告,或在店前貼出紅紙的告示,謂「諸親貴友,免賜花紅」實際上是邀請、約禮。

凡素日與東家掌櫃交好者或同行同道都要事先送禮。以大紅賀幛為多,稱為「挂紅」,題詞為:「大展鴻圖」、「生財有道」、「根深葉茂」、「本固枝榮」……上款是「××寶號新張(重張)之喜,」下款為個人的名字或店舖的字號,一律皆有「友誼」二字。此外還有送玻璃挂屏,水果蒲包等物品的。

從亮張之日起,即於店舖門前,高搭用杉篙製成的木架,高出門面丈餘,上懸各界所送的賀幛。民國以後,有挂綵球、扎紙牌樓、懸國旗等新形式。兩旁有「開市大吉,萬事亨通」的紅紙金字對聯。店門前僱請鼓樂隊或播放名家的京劇唱片,店舖正面必設立財神——關聖帝君、文財神比干丞相、武財神趙公明元帥……

老北京的經營者很懂得利用民俗,以順乎民情來加強企業與公眾之間的溝通,來擴大自己在消費者中的影響進而達到銷售的最終目的。常用的形式有:開張選擇良辰吉日、店內增加祥瑞氣氛、拱手迎客,和藹待客等等。

舊制的衡器——秤,為十六兩,每一兩代表一顆星,它們是北斗七星,南斗六星,再加上福、祿、壽三星,共計十六星。將十六星嵌在秤桿上必須用白色或黃色,不能用黑色,隱喻做買賣要心地純潔,不昧良心。倘若缺斤少兩,少一兩叫「損福」,少二兩叫「傷祿」,少三兩就要「折壽」了,可見人們對此劣行之憤恨。後來推行了台式秤,使買賣雙方同時看秤,做到了心明眼亮,實為衡器的一大推廣改革。

按舊禮風俗,民間很看不起商人斤斤計較的職業習性。商界處處瀰漫著風險,潛藏著殺機,所以舊時各地民間商界就形成了一些旨在避凶趨吉的禁忌習俗

商業交易方法有多種,以行商和坐商兩種為主。這兩種經商都有其禁忌。

先說行商。行商種類不一,禁忌有差異。一般來說,挑擔出門經商的人,忌在「月忌日」出行,出門忌見烏鴉,忌遇見尼姑、和尚。行商的扁擔禁忌別人從上面跨過。商人趕街忌諱說不吉利的話,不能踩別人的腳後跟。否則,總落人後,晦氣,賺不得錢。

坐商的禁忌比較多。店主忌早上第—個客人不成交而去,恐帶來一天的倒運。在店堂,忌伸懶腰,打呵欠、坐門檻等等。掃店堂,忌往外掃,須往裡掃,意即掃進金銀財寶。見地上銅板忌拾,錢幣忌往外數,要往裡數,方言「數」與「輸」諧音。

賣豬頭要說賣「利市」;顧客買結婚用品,要說「先開花,後結子」;買藥忌嗅,認為嗅過的藥失效,遞給買主時應說「送補藥」。藥店、棺材店的經營者,送客時忌諱說「再來坐」、「歡迎再來」之類的話。否則,顧客以為是在詛咒人家「再得病」、「再死人」,就事與願違了。

賣布匹的忌敲量具;賣酒的忌搖晃酒瓶,否則,酒喝下要頭暈;女婿在桌上忌上甲魚。藥店年初進貨,須進胖大海和大蓮子,取大發大利之義。

各種商店中以藥鋪的禁忌最嚴。學徒進店,先揀「萬金枝」、「金銀花」和「金斗」,取黃金銀子之意,或揀「柏子仁」,因「柏子仁」似米粒,以育徒工細心辦事之風。平時說話常以藥名討彩頭。如「連翹」稱「彩合」,「貝母」稱「元寶貝」等。扎藥包,要扎得形如金印,正月還須用紅線紮結。

送藥忌轉手,否則,認為是觸其霉頭。外出行醫的「遊方」也有行為規矩,如民間過年時醫藥行忌諱出診,怕「觸霉頭」,除非給雙份診費破災才行。平時出診,也忌諱敲患者的門,俗有「醫不叩門,有請才行」的說法。

為了保守職業技能的秘密,民間又有醫生郎中「施藥不施方」的說法。醫藥行舊時敬華佗、孫思邈等為祖師爺,不敢稍有不恭,如今這些習俗仍可以見到。

来源:中國地名文化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