岩畫以舞蹈為主,輔以動物、太陽、月亮和魚等。
福建大帽山發現一幅疑似史前岩畫,經考證確認為東山島首次發現、距今約4000至5000年的新石器時代蛙人舞蹈岩畫遺存和完整圓形太陽岩畫,對研究東山島原住民的生產生活及其原始崇拜思想與審美意識,提供了重要的依據。
這是東山島迄今已發現的岩畫中,年代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幅。
據大陸媒體報導,現場參與調查的東山縣攝影愛好者劉漢添老師介紹說,這幅史前岩畫是他和影友9月7日為拍攝美麗的大帽山風光,在攀登陡峭的大帽山頂峰時,意外從裸露的岩石上發現的。
該岩畫位於海拔高度232米處,距大帽山頂峰約20米,面向澳角村偏西北方向。整幅岩畫長12米,寬4.2米。由於受風雨嚴重侵蝕,部分畫面已斑駁難辨。現場可辨認的共有22個獨立畫面,為寫實風格,刻畫技法為鑿刻與磨刻相結合,內容以蛙人舞蹈為主,輔以動物、太陽、月亮和魚等。
這些人物表現的動作簡單,或雙臂作上舉狀,或雙臂叉腰狀,或雙臂平伸雙腿叉開狀,展現了隆重熱烈的太陽神祭祀和歡慶漁獵豐收的生動場景。對於該岩畫上塗有的顏色,據考證應為後人依岩畫像形所描摹。
大帽山文物資源豐富,已發現的有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考古專家對大帽山遺址進行了多次發掘,進一步表明大帽山與澎湖群島同時代的遺址。
而此次發現的新石器時代蛙人舞蹈岩畫地點,與大帽山新石器時代貝丘遺址相距約160米,兩者有著極為密切的聯繫。它是東山島迄今已發現的岩畫中,年代最早、內容最豐富的一幅,且較東門嶼發現的青銅器時代太陽紋岩畫群還要早千年以上。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