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4日浙江寧波奉化市一小區單元出現突然倒塌,而該樓建成僅20年,是當年的「樣板工程」,如今卻像麻將牌一樣倒的粉身碎骨。(網路圖片)
【看中國2014年04月11日訊】地上70年,地下20年,這是國人生與死的最佳寫照。活著時,住的房子使用權是70年;而死後埋到土裡,墓地的使用年限只有20年,至於20年後,反正人早已灰飛煙滅,哪管得了那麼多。所以國人對墓地的「短壽」到不是那麼在意,最多清明節前後發發牢騷,罵罵大街,過兩天這事就被大腦塵封了。
老百姓在意的是房產壽命。和國外的永久產權相比,咱們的住宅僅70年使用權真的是不厚道。但讓大眾惱火的是,就這70年,還保證不了。4月6日,住建部副部長仇保興近日透露,中國是世界上每年新建建築量最大的國家,消耗全球一半的鋼鐵和水泥,但這些建築只能持續25-30年。
按照我國《民用建築設計通則》的規定,一般性建築耐久年限為50年-100年。然而,現實中,國內建築實際壽命與設計通則的要求有相當大的距離。和國外相比,英國建築的平均壽命達到132年,美國是74年。4月4日浙江寧波奉化市一小區單元出現突然倒塌,而該樓建成僅20年,是當年的「樣板工程」,如今卻像麻將牌一樣倒的粉身碎骨。
這個壽命,不到英國建築的四分之一,不到美國平均壽命的一半。這個殘酷的事實,不僅讓人想起幾年前起草物權法時,大家討論土地使用權70年後怎麼辦。現如今再想,那場熱鬧的爭論還有無必要。如果一個人只能活到30歲,那麼天天想著60歲如何安度晚年,真的沒有必要,當年的那場討論真的是黑色幽默。
中國房子的短命主要體現在兩點上:一是隨建隨拆;二是豆腐渣工程。也就是說政府的盲目拆遷和國內房屋自身的質量問題是兩大頑疾。雖然政府不停的三令五申,加強各種監管,但這兩種現象不減反增。全國各地城市都在大建新區,大蓋體育場和政府大樓,所謂舊的不炸,新的不來。同時豆腐渣的房子也越改越多。
寫詩者經常念叨的一句話是:工夫在詩外。實際上中國房子的短命表面上看是建築之疾,但實際上短命來自建築之外。當下中國,物慾橫流,金錢至上,在唯GDP發展中心論之下,房子已經不再是遮風擋雨的居所,而演變成為形象工程、GDP增長工具,甚至成為利益集團逐利工具。由此房屋質量得不到重視,建築隨建隨拆就不足為奇了。
於是,新來一個領導,習慣於建新拆舊;而關於老百姓居住生死的房屋工程,在經過層層轉包之後,鋼筋換成了鉛絲甚至竹條。領導的指令無人不敢遵守,而房屋質量無人關注。在這些現象背後,折射出的是發展的急功近利。我們的發展求速度、求私利、求形象,而不是遵循發展規律,保護百姓利益。
這幾年,每當出現「樓脆脆」或「樓倒倒」的工程質量問題,官方和大眾都會強力譴責,媒體也會口誅筆伐。但一番熱鬧過後,仍然無法形成一種真正的制衡力量來進行約束。「歌照唱、舞照跳」,地方政府依然在城市規劃上肆意妄為,指哪拆哪,讓CHINA成拆哪兒。而利益集團依然向權力投懷送抱,生產出置百姓于死地的豆腐渣工程。
所謂惡花不結善果。中國房子之所以短命,不是圖紙設計有問題,不是建築工人技能不過關,而是制度出了問題,使得建築成為腐敗的溫床,成為圈錢交易的最好載體。當權力者得不到有效監督,他們就成為建築身上的「蛀蟲」,把好端端的房子蛀的千瘡百孔。如何消除中國房子的短命頑疾,讓權力回歸監督之籠,讓權力壟斷回歸民主體制,放是好藥良方。總之一句話,體制不改,中國房子壽命難增。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