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4年01月25日訊】九州是中國人自古以來對中國的泛稱,其來源於夏、商、周時代的地域區劃。
據《尚書》中的《夏書.禹貢》記載,夏朝初年,夏王大禹劃分天下為九州,分別為冀州(河北、山西、遼寧)、袞州(河北、河南、山東交界處)、青州(山東、遼寧一部分)、徐州(山東南部、江蘇北部)、揚州(淮河以南,東南至大海)、荊州(湖北南部、貴州、廣西)、豫州(河南、湖北北部)、梁州(陝西南部、四川、雲南、貴州北部)、雍州(陝西、甘肅、新疆、青海、西藏)。豫州是中心,其它州環繞豫州。
同時,大禹令九州州牧貢獻青銅,鑄造九鼎,即冀州鼎、兗州鼎、青州鼎、徐州鼎、揚州鼎、荊州鼎、豫州鼎、梁州鼎、雍州鼎。將全國九州的名山大川、奇異之物鐫刻於九鼎之身,以一鼎象徵一州,其中以豫州鼎為中央大鼎,並將九鼎集中於夏王朝都城。
從此,九州就成為中國的代名詞。九鼎成了王權至高無上、國家統一昌盛的象徵,進而成為國家傳國寶器。
《墨子.耕注》說:「九鼎既成,遷於三國。」三國指夏、商、週三朝。意即九鼎鑄成之後,曾經流傳了夏、商、週三個朝代。但是,九鼎作為鎮國之寶在流傳了兩千餘年以後,下落不明瞭。九鼎已毀還是尚吁,吁於何處,至今仍是埋藏於眾多中國人心裏的一個謎。
九鼎雖然失傳,但是九州圖像並沒有因此完全湮沒,由九鼎圖像派生出來的《山海經》圖繼續傳了下來。而且,九鼎作為中國有文字記載的最原始的地圖,比埃及西元前1300年產生的努力亞塔金字塔一帶的巴比倫魯斯地圖還早八百多年。
夏禹鑄九鼎
相傳,大禹建立夏朝,定都陽翟(河南禹縣)後,又沿穎水南下,於塗山(今安徽蚌埠西)大會當時夏、夷諸部眾多邦國或部落的首領。大會之上,獻上玉帛前來朝見的邦國或部落首領竟達萬名之眾。為了紀念這次盛會,「禹收九牧之金,鑄九鼎」(班固《漢書.郊祀志》),即接受九州牧守所貢的青銅,鑄造九鼎,並將九州各地的山川形勢和奇異之物畫成圖形,分別刻於鼎身。
據說,在九鼎鑄造接近完成的時候,有一天天上忽然出現異象,一連九日,大白天都能看見太白星在天空閃耀。滿朝大臣紛紛議論,都猜不出它是福是禍。這時,負責督造九鼎的工正施黯來報:「九鼎鑄成功了。」夏禹大喜,知道太白晝見是因為這個緣故,便吩咐將那九個鼎遷到夏邑來。此時,人們才明白,太白晝現原來是九鼎鑄成的徵兆。
九鼎集中到夏王朝都城陽城,以示夏王大禹為九州之主,天下從此一統。九鼎繼而成為「天命」之所在,大禹把九鼎稱為「鎮國之寶」,各方諸侯來朝見時,都要向九鼎頂禮膜拜。從此之後,九鼎便成為國家最重要的禮器。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