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中國2013年08月16日訊】在內外經濟均存在巨大不確定性的情勢下,全面審視中國經濟面臨的系統性風險尤為重要。
隨著審計署開始全國性地方債審計,過去一直被忽視的地方債風險急速浮出水面。總量至少15萬億元的地方債如今正成為各級各地政府的重負。業已審計的36個地區債務中,居然有9個省會城市本級政府負有償還責任的債務率超過100%。而稍有經濟常識的人都知道,負債率超100%意味著資不抵債,因此,關於中國出現「底特律式破產」的擔憂絕非杞人憂天。
事實上,揹負著千億地方債而備受關注的鄂爾多斯,今年以來出現了財政收入負增長,一度被迫緩發公務員工資,壓縮或者停建公共建設項目。鄂爾多斯能否自我走出債務危機,現在根本無法判斷;甚至,在中國經濟版圖中處於舉足輕重地位的經濟大省江蘇,也深深陷入地方債泥潭。
一直和廣東爭奪中國經濟「一哥」地位的江蘇,去年通過金融機構售出的債券竟是廣東的3倍,從一個側面印證了江蘇經濟舉債為繼的事實。
當前中國的地方債問題是債務危機還是財務困境,尚在爭論之中。不過,即便按照最樂觀的估計,即地方債問題暫時沒有失控,也不能掩蓋不少地方政府發新債還舊債從而放大地方債風險的事實。現在,連一些小城鎮也在藉助投資實體發行債券,而如果全國2800多個縣,都在發債,其累積起來的系統性風險一旦大爆發,其後果有可能遠比美國房地產泡沫破滅為重。
因此,不能認為有國家強大的整體經濟實力和信用托底,地方債即便發酵也不大可能引爆成為全局性的經濟與金融危機。因為展期只是階段性的安排,如果出現大面積集體違約,則經濟本就存在內外失衡的中國,必須格外小心地方債膨脹之後引致的系統性經濟風險。
與地方債一同位列當前中國經濟最為突出問題之一的房地產泡沫,更是中國經濟這些年來揮之難去的巨大風險。筆者曾說過,尚未完成工業化的中國,如果繼續放任在製造業基礎不很鞏固且金融體系並不健全的情況下,就將經濟發展的著力點放在風險極大的房地產領域,則不僅難以實現經濟發展方式的真正轉型,亦很難承受得起一場大規模的金融危機的衝擊。
而從系統性風險來看,房地產泡沫破滅相較股市泡沫破滅對經濟具有更嚴重的威脅和破壞力。研究表明,發達國家因房地產泡沫破滅誘發的GDP下降,是股市泡沫破滅後果的兩倍;而從中國房地產發展史來看,當年中國的房地產泡沫的破滅曾使國內金融業遭受重創,物價飛漲,通貨膨脹率高達兩位數,失業率直線上升,經濟也因此大調整。
而今如果房地產泡沫再次破滅,則由此引發的銀行體系大崩潰,其產生的雪崩效應,甚至要超過當年日本房地產泡沫破滅的後果,中國經濟增長率也有可能因此下降2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如果主要發達國家在貿易和金融領域頻頻對中國發難,則中國有可能在尚未完成工業化和城市化的情況下,在經濟遭受重創之後錯過重振的時間窗口;
房地產面臨的巨大經濟風險,各級各地政府不是不清楚,發改委主任日前再次強調要堅持房地產調控各項政策,但本輪長達十年的房地產調控週期之所以出現反覆,顯性原因在於調控目標與手段不匹配;進一步原因是既得利益者阻礙有效調控政策的出臺;深層次原因則由於經濟戰略轉型進展緩慢和好的市場經濟秩序缺位,致使各地經濟深度依賴房地產業。
特別是在實際操作中,相關部門採取的手段往往停留在對房地產價值鏈終端環節的修修補補上,而不在房地產價值鏈的上游環節動手術,有關部門始終在盤根錯節的房地產價值鏈中扮演著重要角色,遲遲不能告別「土地財政」、「土地經濟」局面,那麼,所有針對二級市場的所謂殺手鐧,最終都有可能將調控成本轉嫁到剛性需求的市場主體身上,就會形成某種意義上的助推房價上漲的格局。
細究起來,地方債與房地產本身就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繫。一般而言,地方政府是以土地為抵押從銀行借出資金,只要房價上漲,則由此帶來的土地財政收入便可覆蓋這筆債務,反之則反是。因此,地方政府、房地產開發商以及銀行已經結成命運共同體,可謂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事實上形成了共同綁架中國經濟的局面。
如果不能盡快清理地方債黑洞,不能有序擠壓房地產泡沫,不採取決斷性措施徹底整治「投資飢渴症」,則局部風險的擴散和發酵極有可能演變成中國式經濟危機。而民生福利和財富增長的不協調問題早已不再侷限於經濟領域,如若不能找到有效對策,中國有可能在無法對外釋放風險的情況下,獨自吞下經濟危機苦果。
危機可能早已不是將來時,而是現在時。如果爆發中國式經濟危機,屆時中國除非擁有超強的自我修復能力,否則,像中國這樣一個表面上深度嵌入世界經濟實則是類孤立型經濟體的新興大國,其遭受危機的後果將遠比美國、歐洲和日本當年的經濟危機為重。而從中國經濟的基本面來看,中國經濟的自我修復能力早已大不如前。
中國經濟固然需要打造升級版,但一個極為重要的前提是必須對經濟體系本身進行徹底體檢,切實針對相關突出問題找出相應對策。
考慮到地方財政收入不大可能大幅度持續增長,因此消除地方債黑洞的關鍵之舉,一是要對五花八門的地方政府融資平臺進行徹底體檢與風險評估,在此基礎上出臺相關融資措施,守住不發生系統性和區域性風險底線;
二是各級各地政府要切實轉變經濟增長方式,在技術創新、產業升級與提振內需等方面有真正突破,抑制投資過熱,盡快戒掉房地產之癮,消除經濟出現大起大落的生成機制。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