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古人如何驅蚊:養防蚊植物 燒艾草(圖)

 2013-08-02 19:5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2013年08月02日訊】莊子說:「蚊虻豽膚,則通夕不寐矣。」蚊子咬得莊老先生一晚上都睡不著覺。北宋歐陽修在《憎蚊》中說:「雖微無奈眾,惟小難防毒。」為了防止蚊子侵害,古人通常會在家裡養一些防蚊的植物,常見的有驅蚊草、食蟲草、藿香、紫羅蘭、薰衣草等,這些花草不僅能驅蚊,還可以淨化空氣。

挂於門上的艾草

南宋詩人陸游也有關於蚊子的詩句:「澤國故多蚊,乘夜吁可怪。舉扇不能卻,燔艾取一塊。」詩中描述了用扇子無法徹底驅趕蚊子,只好選用艾草熏蚊子的現象。燃燒艾草驅蚊在民間很常用。端午節時,人們除在門口插上艾草外,還常將雄黃酒塗在身上,防止蚊子叮咬。

挂香囊是古人的生活習慣之一,許多香囊中的藥材也具有驅蚊的功效,比如藿香、薄荷、八角、茴香等,這就相當於把「風油精」戴在了身上。香囊香包,醒腦明目,讓人倍感舒適,驅除蚊蠅之外,也成了文人雅士的時尚裝飾品。

夏秋季節蚊子肆虐,人們發明瞭蚊帳和蚊香。春秋時期,齊桓公就有了「翠紗之幬」,使蚊子不得入內。今天蚊帳仍是很多人的驅蚊首選。古代蚊香的發明大概與燒香祭祀習俗有關,宋代科技筆記《格物粗談》中記載:「端午時,收貯浮萍,陰乾,加雄黃,作紙纏香,燒之能祛蚊蟲。」這應算是較早的「蚊香」了。

古人避蚊方法可謂多種多樣,他們還發明瞭一種「滅蚊器」,就是準備一個盛著水和石頭的大缸,在缸裡養一些青蛙,蚊子喜歡陰涼,一飛進缸裡就成了青蛙的口中餐,足見古人的聰明智慧,避蚊也這麼低碳環保。

来源:中國新聞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