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中國「兩會」的「兩不會」(圖)

作者:牟傳珩  2013-03-10 10:1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中共「十八大」已經為今後中國權力布局設好了餐宴座席名單,而「十八大」報告,更是確定了習近平時代繼續堅持「中共特色社會主義」不走普世價值道路(「邪路」)的僵化立場,即「確保黨的絕對領導權永世不可動搖」的主題大餐,這就為已經拉開序幕的全國人大、政協「兩會」議題規定了「食譜」。而剛剛閉幕的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所確定的人事任免名單與機構改革方案兩道主菜被再次咀嚼成末。眼下,黨所能給「兩會」這個所謂全國最高權力機關的代表、委員們品嚐的殘宴,僅僅就是吐出的唾液與廢渣——只能舉手與鼓掌了。


「兩會」代表、委員「不會督政、不會改政」的無能表現,成為輿論抨擊的眾矢之的。(GettyImages)

最近以來,仍有一些鼓吹「習新政」會「政改」的泡沫氾濫。然而,中共十八屆二中全會的帶頭大哥會議所確定的國家各機構領導人名單及《國務院機構改革和職能轉變方案》,即所謂「大部制改革」這兩大主菜,只提「政企分開」,拒絕「黨政分開」,絕不會允許任何對他們所謂的「道路自信、理論自信、制度自信」反思批判;絕不會允許有任何分割一黨絕對領導權的「政改」議題出現。因此本文稱今年全國「兩會」是「兩不會」。

一堂權貴集團祝壽留下的饕餮殘宴

中共十八大是什麼人來開會?是中共特權利益集團共同體的人開大會!據官方公布人大代表中官員佔34.88%、工農佔13.42%,然而當媒體追問、要求公布哪些代表是官員、哪些代表是工農,為何北京55個代表中官員就有28個時,官方卻拒絕解釋。其實不管這些代表、委員穿什麼「馬甲」,下身護衛的命根子都是「檔中央」。

中國人大、政協代表、委員一向被當作「政治榮譽」,一向是由組織內定的黨官僚和「聽黨話,跟黨走」的勞模與御用專家、學者及歌功頌德的各界明星,現在又外加了嘴上被抹了油的農民工。這種偽議會制度,徹底割斷了人民與主權的關係,剝奪了人民真正當家做主的權利。正是由於這種「中國特色」的代表、委員產生的「欽定」原因,所以代表、委員們的「參政議政」只能是歌功頌德,而不會反思、批判,更談不上監督、批評,甚至彈劾政府領導。因此,中國人大、政協「兩會」也就必然出現聽從黨召喚的「只決不議」,或「只議不否」,舔食黨咀嚼後吐出的唾液與殘渣局面。如此中國「兩會」,實在很難不讓人聯想到一堂權貴祝壽留下的殘宴,遭到一群乞丐哄搶的畫面。中國的「兩會」從來沒有「不起立、不鼓掌」群體。

美國自1966年以來,在總統每發表咨文後,反對議員便會在電視上質疑、反駁。例如,1970年,民主黨員就在一個電視節目上對尼克松發表的咨文進行反駁;1973年,美國電視又播出了對尼克松發表的國情咨文的反駁稿;總統里根於1982和1985年發表國情咨文之後也遭到了議員的公開批判。美國總統歐巴馬履職後在國會發表國情咨文,儘管充分展示了雄辯的才華,但獲得的掌聲卻並不多。在美國國會中,永遠有一群不起立、不鼓掌的人。他們中既有必須保持公正姿態的最高法院的大法官,也有反對派的議員。他們都是用自己獨立的方式向政府表態。這就是美國議會政治中極其可貴的永遠「不起立、不鼓掌」群體。美國國會算是批判大腦與批判喉舌,但卻從來都顛覆不了國家制度,反而成為美國不斷創新的國家精神的代表。

然而,在可悲的中國「兩會」,從來就沒有「不起立、不鼓掌」群體。記得前年全國「兩會」期間,財新網報導,記者採訪來自基層的代表,認為他們會因熟悉民情說出實話,但結果他們說:「我們是來學習的。我們在會場上認真聽領導說,回去做好總結傳達,把事情做好就夠了。」而已故中共僵化元老王震之子、曾任中信集團董事長多年的太子黨王軍委員,則在被鳳凰網記者問到所關注的問題時說「我啊,我是來聽一聽,來學習的。」全國政協委員倪萍更是在接受中廣和網易採訪時說自己參加兩會「從不添亂」。她以「愛國」為理由,媚態百出地說:「在會議舉手錶決時我從來沒有反對過或棄權過」。

今年新當選的政協委員、一度被熱捧的諾獎獲得者莫言,被問及有何提案時表示:「沒話說」,因此媒體稱之為「不苟言笑,惜字如金、謹言慎行」——真乃「兩會莫言」耳。而另一位新委員宋丹丹則表示「還不懂,來學習」,導演陳凱歌面對提問更簡潔:「沒準備提案,先吃飯!」。而今年83歲的「從不投反對票」的老嫗申紀蘭,連續12屆再次「當選」代表,即遭萬民唾棄。由此可見,中國「兩會」已經淪為赤裸裸的侮辱民智的乞丐大餐了。

「大部制改革」注定無功而返的宿命

「兩會」所謂「行政體制改革」議題,不過是在「三個自信」的中共體制內做加減。多年來,「權力部門化,部門利益化,利益集團化」,導致中共政府運行成本太高,效率太低,甚至把部門利益凌駕於公眾利益之上。中國政府是世界上最昂貴的政府,與其浪費、腐敗、不受民主監督等問題密切相關。然而,從中共「轉變政府職能」的機構改革史看,「大部制」的組織架構設想並非是機制上的創新。其實早在上世紀50年代,已有國家經委這樣的大部委設立,「文革」中又將政府的數十個部歸併為幾個大組,或者以「口」劃權,比如農林口、工交口等;2003年國家設立商務部,也是將原外經貿部、國內貿易部以及原國家計委、國家經貿委的部分職能整合組建而成。

近幾年來,「大部制」無非是又一次大架構設想輪迴。當今中國在沒有黨政分開和憲政分權大前提下,所謂政府內「大部制」改革只能是將「小部」進行大拼盤,將原來的「部」降格為「司」,但權力的格局不會有太大的變化,依然還要與執政黨的機構設置相對接,用黨的領導一攬子統領。

當今中國「政改」的關鍵問題是要建立起民主憲政分權機制。而這樣的改革豈能由黨主政府自我操作,而排斥「公眾主導」和「體制外參與」?如此「改革」,很難形成一種利益多元化的討價還價博弈機制。在眼下沒有中共之外的相關政治大系統的互動與回應,國務院試圖想搞「獨善其身」式的純技術性改革,注定難逃以往6次行政機構改革一再陷於「精簡——膨脹——再精簡——再膨脹」怪圈的輪迴宿命。

民眾調侃與唾棄「兩會」輿論踢爆網路

國家權力機關的使命是什麼?是要角逐選票、不斷變革,解決執政正當性與有效性。然而,只要習近平繼續拒絕民選,不放棄自造合法性——不放棄自我神化「代表性」,就不可能發生敬畏人民的根本性執政意識轉變,中國「兩會」侮辱民智的乞丐大餐定性就無法改變,其虛假性政治制度就無法自圓其說。

日前,《人民日報》在被納入正式評論中共十八大的文章中寫道:「分配焦慮、環境恐慌,拼爹時代、屌絲心態,極端事件、群體抗議,百姓、社會、市場、政府的關係進入敏感期。」

如今,中國人大、政協「兩會」政治制度的虛假性,已經成為人們街頭巷尾詬病的話題。「兩會」代表、委員「不會督政、不會改政」的性無能表現,一直是社會的廣泛共識,並成為輿論抨擊的眾矢之的。今年83歲申紀蘭連續12屆「當選人大代表」被引入網路搜索,便可看到民眾紛紛調侃與唾棄「兩會」的輿論踢爆網路。


来源:中國人權雙週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