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界各地旅行期間讓我對外國人眼裡的「中國」以及「中國人」到底是怎樣的概念產生樂好奇,於是時常與不同國籍的人聊起他們眼裡的中國和中國人。
記得上次去瑞士旅行時還是夏天,我特地拜訪了與德國籍丈夫一起定居瑞士的我的大學同學,更是聽到了以前沒有聽說過的關於中國人的故事。在世界名表百達翡麗博物館,我的大學同學親眼看到來自國內的豪客一下買了十塊這種牌子的手錶,驚得瑞士店員半天說不出話來。其實類似的故事我們不也從報紙雜誌乃至網路上看到過很多?這些豪客們所代表的是「富裕中國」的形象。
其實就在上面的博物館門外恰好有一個價格低廉的跳蚤市場,節儉務實的瑞士本地人樂此不疲地在這淘貨。二手的舊鞋仍然擁有大批買主-與在跳蚤市場淘貨的本地人相比,一擲萬金的中國豪客倒彷彿來自一個比瑞士更加富裕的國度。
其實在歐洲旅行也很容易看到中國人的另外一副面孔-衣著粗俗不諳外語的中國偷渡客以及像打游擊一樣在歐洲城市裡與當地「城管」躲貓貓的中國小販。如果說那些一擲萬金的豪客不是想看就看得到的話那麼來自國內的偷渡客及小攤販們卻無論在巴黎馬德里倫敦還是維也納隨時隨地都能夠發現,而這些人的存在同樣給包括移民警察在內的當地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世界各國都一樣-富人總是少數,所以發達國家一方面貪婪地渴望著多來些中國的豪客以振當地經濟,同時也睜大眼睛甄別那些企圖矇混過關的擁有另一副面孔的中國人,或許也正緣於此,我們這些中間的中國人在從申請簽證到過關入境等等一系列過程中都會受到格外的「關照」吧。
記得有一次我乘坐火車從西班牙進入法國的時候,法國的邊防警察對於別國的旅客熟視無睹卻對我的蓋有合法申根簽證的中國護照裡裡外外檢查了好幾遍,那陣勢讓我一下子就想起了小時候曾經看過的電影中的台詞:寧可錯殺一千也絕不放過一個!
不過,同樣是中國人,他鄉遇老鄉往往會多一些關照-清楚地記得在維也納逛街的時候被四個來自國內的中年女士警告:前面有警察,別過去!她們的忠告令我既感激又奇怪-原來她們是專門在歐洲街頭掙錢的偷渡客(儘管按照國內的定義她們無一不屬於人老珠黃的範疇),看到我這個看起來絕不像豪客也不像出公差的「疑似」偷渡的同胞時便在警察出沒的時段急切地向我發出了「多瑙河三角洲的警報」
說句實話,國人的這兩種「怪形象」我都不喜歡,我更渴望中國人能夠像法國人英國人美國人 那樣以「正常」的形象出現在世界各地。
消費者在牛津街塞爾福里奇百貨公司門前等待百貨公司開門營業,隊伍中的中國人很多。
聖誕節後一天是英國傳統的「節禮日」,也是英國商店的促銷日。僅僅兩天時間,從全球各地來到英國的消費者就花掉了54億英鎊。中東、奈及利亞和中國遊客的超強消費能力進一步刺激了英國的奢侈品消費。消費者在牛津街塞爾福里奇百貨公司門前等待百貨公司開門營業,隊伍中的中國人很多。
血拼現場有許多中國人。在中國購物者看來,名牌是身份、地位和成功的象徵。
購物者湧入塞爾福里奇百貨公司搜尋打折商品
手提包和西裝剛剛放到位於倫敦西區的塞爾福里奇百貨公司旗艦店的貨架上,顧客就將其搶購一空。
節禮日當天,塞爾福里奇百貨公司裡的顧客不顧一切地伸手搶奪打折香水。其中不乏中國人的身影。打折香水遭消費者瘋狂搶購,好像不要錢一樣。
上千名顧客湧入剛開門的塞爾福里奇百貨公司。
59歲的吳偉祝(音)是來自四川成都的大學教師,他和在倫敦的朋友Annie Wong一起加入了節禮日購物大軍。
國人海外炫富:中國人買東西像不要錢
從洛杉磯前往拉斯維加斯的途中我們去了一個奧特萊斯。二十年前我也走過這條路,也到過一個奧特萊斯。當時這條路上好像只有一個奧特萊斯,現在看到附 近似乎有好幾個奧特萊斯。這次去的是不是原來去過的就不得而知了。不過這一點對我不重要,反正我對購物沒有什麼興趣。只要買了一件衣服就會天天穿,一直穿 到穿壞。奇怪了,現在人老了,衣服好像也穿不壞了,當然也就更提不起買東西的興趣了。不過這二十年的差別可是大了去了。二十年前那次,整個奧特萊斯寥寥無 幾的車寥寥無幾的人。這次可就不一樣了,正值國慶長假,中國遊客人滿為患。整個奧特萊斯成了國人血拼的場所,嘆為觀止。
走近商店一看,滿眼的中國臉。東逛西竄,挨家挨戶掃蕩。
不多時間,大包小包的已經買了一大堆了。
滿載而歸,看這心滿意足的樣子。
這麼多東西怎麼整理呀?難為老爺們了。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