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額

連鎖超市巨頭樂購改變了英國及其他數個國家居民的消費方式。同時,樂購也正打算改變其自身的消費習慣。正如很多其他的跨國企業一樣,樂購有很多商品都是從中國購買的,同樣的,和其他眾多企業一樣,樂購習慣於向中國供貨商們支付硬通貨。但是現如今,樂購打算用中國供貨商們自己的貨——人民幣來進行貿易結算了。

有相同打算的不只樂購一家。2012年四季度,中國以人民幣結算的貿易額接近9000億元(約合1450億美元),較三年前幾乎為零的水平,上升至在貿易總額中佔比14%。目前,中國的貨幣供應量已達到世界的15%。不過,2009年上半年以前,這部分貨幣中的絕大多數僅能在中國國內流通。2009年下半年,中國閉關自守的人民幣才開始了較為明顯的國際化進程。中國政府開始允許國內進出口企業以人民幣進行貿易結算,並允許中國企業用人民幣進行直接海外投資。

其結果之一就是,境外人民幣存款總量持續上升。香港有很多商店可用人民幣購物,還有部分ATM機亦可提供人民幣取款服務,然而人民幣並不僅僅流向了香港,也流向了新加坡和倫敦(人民幣存款額高達140多億元)。本週,中國在臺北成立了一家清算銀行,隨後臺灣的各家銀行也開始紛紛提供人民幣賬戶服務。

很多國家都將自己的匯率與美元掛鉤,發行美元國債,並持有美元外匯儲備。人民幣要與美元平起平坐,依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人民幣在金融交易中發揮的作用是不足道的。根據SWIFT協會(環球銀行金融電信協會,是一家主要負責傳輸銀行間支付指令的機構)的國際收支統計,人民幣結算量僅排名14,位居俄羅斯盧布和泰國銖之後。中國已與包括阿聯酋在內的約20個國家簽署了貨幣互換協議;奈及利亞的央行及其他部分國家的央行已經持有了部分人民幣外匯儲備。不過,美元在全球外匯儲備中仍然佔據著超過60%的份額,歐元、日元和英鎊則佔據了剩餘份額中的絕大多數。

儘管人民幣尚不足以成為美元的有力競爭者,但人民幣的崛起仍給中國政府和西方跨國企業帶來了不少問題。對中方而言,金融自由化是個大問題。中國熱衷於資本管控,在金融危機時獨善其身,並且允許相關部門操縱匯率和利率,沒有令通貨膨脹走向失控。不過,這些屏障同樣也令中國企業和家庭無法從金融競爭中獲利。中國的儲戶所獲得的國內存款利息少得可憐,同時還被剝奪了境外投資的自由。不到外國人能夠自由使用人民幣購買中國資產的那一天,人民幣是不可能真正成為成功的國際貨幣的。因此,一個更為自由化的體制才有可能成事。當然,政府必須尋找合適的時機才行。在實現銀行業對世界全面開放之前,中國必須先對銀行進行改革,否則一旦降低門檻,國內儲戶必將對海外投資趨之若鶩。

就貿易而言,其意義則更為簡單明瞭。人民幣已經在改變國際貿易了,尤其是在交易結算貨幣方面,更是如此。確實,中國的某些資本管控措施可以加強人民幣作為貿易結算貨幣的使用。 當中國的出口企業收到美元付款時,國家外匯管理部門將插手,在放款前對交易嚴加審查。但是,如果用人民幣結算,則無需審查,因此人民幣結算在中國的供貨商們中越來越受到歡迎。對於中國的進口企業而言亦是如此。此外,用人民幣結算還帶來了諸多其他的好處。這樣可以使中方的貿易票據更便宜、更明確:之所以更明確,是因為供貨商的成本價和標價不再受到匯率計算的影響而失真了,之所以更便宜,是因為就算人民幣出現升值,供貨商也無需再增加一分一毫的成本了。這種貨幣風險已不再屬於供貨商,相反轉嫁到了國外購買商的身上,而他們往往早已針對此種風險做了更好的保值措施。

西方企業,尤其是美國企業,也許並不情願去採用一種並不熟悉的貨幣進行貿易。但是,這種貨幣恐懼症有可能付出高昂的代價。西方企業在中國的貿易佔比持續下降。而那些早已習慣於用他國貨幣進行貿易的新興國家企業,反而有可能比作為競爭對手的那些習慣於用美元、歐元和英鎊結算的西方企業更快的接受人民幣。人民幣的使用範圍越大,其用途也將越多。水滴石穿,中國的人民幣正逐步向前發展。正如樂購所言,點滴成長皆有益。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經濟學人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