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澳洲成中國移民首選地
本月28日晚,在颱風布拉萬有驚無險的擦肩相送下,「金考拉國際綠色食品之旅」鳳凰名博澳洲行,從上海浦東國際機場準時啟程。這是鳳凰網首次「名博世界行」活動,也是中國博主首次集體走出國門,以網路意見領袖的視野進行主題考察。清晨時分,經過近十一小時的漫長夜飛,我們一行十五人抵達悉尼國際機場。從北半球的初秋,一夜穿越到南半球的冬末。
悉尼是澳洲最大、最古老的城市和港口,有「南半球紐約」之稱。城市繁華、環境優美、風光漪妮、景色秀麗,夏不酷暑、冬不寒冷。悉尼歌劇院美輪美奐,享譽世界。悉尼因曾與北京激烈爭奪2000年奧運會舉辦權,而給中國人更深刻印記。
無論是悉尼,堪培拉、墨爾本或澳洲其他城市,給人最深刻的感受,是安寧舒適。姑且不提花園的城市,美麗的海灘,遼闊的牧場林地,即便是抬頭可見的藍天,蔚藍得令人心醉,對中國遊客來說,都是久違了的自然景色。在繁華街道、城市公園、海濱碼頭,澳洲土生土長的冠鴿、笑翠鳥、鵲鵝、鴯鶓等各種鳥類自由飛翔,隨意停棲,我行我素,絲毫不懼行人。人與鳥類在現代化繁華城市如此相安,讓我們倍感驚羨。在國內,經常聽到一個高頻率的宣傳詞彙,叫「和諧社會」,在這裡彷彿才能感受到「和諧」的真諦。
如同在世界上其他國際大都市一樣,我們常常在澳洲各種場合,遇見國內同胞。導遊小黎是廣東籍澳洲永久居民,畢業於悉尼大學,已在澳洲生活12年。他兼兩份工,一份是工程師,另一份是專接中國遊客的導遊。他說:「在澳洲不愁工作、不愁住房、不愁社保福利,中國大陸新的三座大山,在澳洲統統推翻。社會主義的優越性,在這個資本主義國家都實現了。」他介紹說,在澳洲的華裔永久居民,目前已突破95萬,約佔澳大利亞總人口的二十分之一。每年到澳洲旅遊的中國公民達70萬人次以上。近幾年,澳洲成為中國人移民的首選目的地。2011年,中國人移民、留學澳洲人數接近3萬人。澳洲外來投資移民、留學、旅遊三項人數比例,中國人都高居首位。澳大利亞,成為中國民間意義上的好朋友。
中國人移民澳洲的原因,之前一直是小孩教育和財產安全名列前兩位,但從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至今,70%受訪者把食品安全列為移民澳洲的第一原因。中國此起彼伏的食品安全事件,刺痛了民眾的神經。毒奶粉走了,瘦肉精、牛肉膏和染色饅頭又來了,連體育總局都被「逼」得禁止國家隊在外吃肉了。許多父母為了讓孩子喝上放心奶,不得不去香港買奶粉,或通過各種渠道去澳洲代購。「問題食品」為何總是按下葫蘆浮起瓢?十多個監管部門為何總是管不好「一張嘴」?
教育、財產及權大於法的不公、食品安全,這三大原因背後,隱含著中國轉型社會特權階層的黑與暗、中產階層的痛與痒、弱勢底層的怨與憤。
鳳凰名博澳洲行,看澳大利亞餐桌美食背後的政府管理,更看權力身段背後的政治文明。
2、陸克文像老友隻身赴約
此次澳洲行的首個行程,不是品嚐澳洲美食,而是與澳大利亞前總理、現任議員陸克文先生對話。
陸克文是著名的「中國通」,自幼熱愛中國文化,能講一口流利的京腔普通話,對中國情有獨鍾。他有三個孩子,長女嫁給香港人,大兒子、二兒子先後在復旦大學和北京大學,學習中文。他那口流利的普通話,曾在APEC領導人峰會和北大演講,語驚四座,贏得滿堂彩,同時也贏得中國人的好感。這在西方國家領導人中絕無僅有。
雖然陸克文在總理任上,恪守美澳軍事同盟,參與圍堵中國,但中澳雙邊經貿文化合作一直不斷擴大,中國移民、學生和遊客繼續湧向澳大利亞,滿載鐵礦石和煤炭的船隻也繼續進入中國。即便是今年春天,陸克文在華盛頓凌晨召開的新聞發布會上宣布辭去外交部長職位,他依然是澳大利亞最具國際影響力的政治家之一。澳洲華人依然矚目這位會講普通話的政治家,並深信他會東山再起。
鳳凰名博與陸克文的集體對話地點,定在悉尼市中心希爾頓酒店。這是一個極具創新設計思想的地標建築。會議塔樓「懸浮」於酒店底層20米的地方,與45層的酒店大樓主體相隔離。當陽光照進來的時候,戲劇性地形成一個新的、流動的大堂,引出一條優雅的公共通道,連接了喬治亞大街和彼得大街。
我們按照約定時間,提前一刻,來到指定的二樓會議室。這裡沒有國內常見的層層安檢,沒有武警公安的戒備森嚴。與前總理、現任議員陸克文的會見,嗅不出一絲權力的盛氣凌人,看不到一點警力的張牙舞爪。
讓我們不敢相信的是,安排對話的會議室不足三十平方,緊致簡約,和國內公司會議室毫無二致,不擺龍頭椅,不設主席臺,更不按官位級別擺臺簽,絕不是國內政府會議、領導會見的富麗堂皇那一款。
我們稍候一刻,陸克文準時赴約。只帶一個助理,沒有前呼後擁,更無趾高氣揚的做派。一見面,與我們逐一握手,謙恭親和,就像老朋友相聚。隨即圍坐一桌,和我們進行對話。在預定的四十五分鐘裡,共涉及10個問題,包括中國模式、新一屆領導人、中國經濟、釣魚島、南海問題、兩岸和平、微博體會、個人經歷、食品安全等,陸克文全程用嫻熟的普通話對答,非常直率,十分精彩。他還幽默地爆了個人生活的一些獨家新料。
陸克文緊接要參加其他重要外事活動。臨走時一再表示歉意,說:「今天對話,非常高興。意猶未盡,我們可在微博繼續交流。」
3、市政廳氣派不如鎮政府
離希爾頓酒店不遠,在悉尼市中心,有一座地標砂岩建築,呈現維多利亞風格,高高的鐘樓引人注目。這是始建於1880年、至今仍在辦公的悉尼市政廳。
悉尼市政廳中有百年音樂廳以及市長和當選議員的辦公室。百年音樂廳是悉尼第一個音樂廳,廳中有巨大的管風琴,以其妙不可言的音響效果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在悉尼歌劇院未建成之前,重要的音樂演出都是在此上演。為了進一步保護這個歷史悠久的建築,被列為澳大利亞國家不動產。
悉尼市政廳在市長和議員們上班的時間,對外開放。我們前往參觀時,遇到市政廳修繕門廳,不方便參觀,大家就聚集在市政廳的台階小憩。市政廳的台階,一直是悉尼市民熱門的聚會地點。但和國內市政府大門口不同,聚會這裡的,不是上訪群眾,也沒有截訪幹部,更沒有把訪民視為敵對勢力的別動隊、協警和臨時工。澳洲憲政下的法治社會,根本不用哭著、喊著、鬧著去上訪。
悉尼市政廳的中文旅遊推介詞,稱為「富麗堂皇」。我認為,這個詞,不是很確切,而應是「古樸凝重」。若論「富麗堂皇」的氣派,悉尼市政廳一定不如國內許多市政府大樓,甚至不如某些區、鎮政府大樓。
當今中國各地政府大樓,有著共同的特點:宏大、氣派、莊嚴、肅穆。各地政府興建新辦公樓,對華表、金水橋等等天安門元素,尤其迷戀。而沿海地區政府大樓偏愛歐式風格,喜愛大理石、花崗岩,有的模仿巴黎羅浮宮前的玻璃金字塔,有的喜歡借鑒美國國會山。在這些宏大的建築面前,百姓渺小得像一隻螞蟻。很多政府大樓,車可以開進去,但人必須穿過長長的廣場,爬上高高的台階。
中國地方政府領導很喜歡談建築,搞得自己像建築師似的,還熱衷風水。為什麼要建外觀豪華的大樓?領導異口同聲:為了一百年不落伍。事實上,領導口中的「一百年不落伍」,只是一種美麗的謊言。有多少「不落伍」經不起時間的檢驗,成了豆腐渣工程?豪華辦公大樓背後的經濟驅動力是什麼,隱藏著怎樣一種權力潛規則?好大喜功的市政府大樓,自始至終,都是一個離心離德的「衙門肖像」。
悉尼市政廳歷經一百多年風雨,依然風姿綽約,市民隨便參觀。一個城市的市政大樓,是執政道德的一面鏡子。越質樸,越親民,政治就越文明。反之,越氣派,越傲慢,官場就越敗壞。善政,絕不是寫在牆上的漂亮口號。
4、市民可把國會大廈踩腳下
在中國,人民大會堂不僅僅是人大代表、政協委員共商國是的開會場所,更是一個令人望而怯步的政治聖地。雖說是人民的大會堂,但平時荷槍實彈,戒備森嚴,普通人民非請勿入。
在澳洲,國會大廈位於堪培拉的首都山頂,隔著格裡芬湖和舊議會大廈聯成一線,非常雄偉壯觀,是建築藝術、工藝美術和裝飾藝術完美壯觀的統一體,反映著澳大利亞的歷史、迥然不同的多元文化、國家的發展和對未來的抱負。國會大廈佔地32公頃,隨首都山的起伏,雄踞於山中。山頂便是大廈的屋頂,屋頂上矗立著一根高81米的不鏽鋼旗桿,旗桿上飄揚著一面巨大的澳大利亞國旗,構成了首都的中心,也成為堪培拉的標誌性建築。
導遊小黎告訴我們,國會大廈經過安檢,市民、遊客都可以隨便參觀。在國會大廈屋頂,可以俯瞰全城風光,市民可以把國會大廈踩在腳下,也象徵「人民最大」。
我們經過安檢,進入澳洲國會大廈。議會大廈為矩形,建築面積達25萬多平方米。議會大廈既是實用建築,又是美學建築,處處是花壇、綠樹、灌木和草地。大廈周圍綠樹成蔭,大廈兩翼是多姿多采的庭院和噴泉,構成了建築與環境、人與自然、政治與社會的美妙結合。
國會大廈裡有一個畫廊,懸掛澳大利亞聯邦成立以來歷屆總理和議長的畫像。我們看到一批批中學生正在接受公民教育,進行議會政治的現場演練。如果巧遇參眾兩院開會,參觀者可以坐在旁聽席上聽總理、部長們和反對黨的辯論。在澳洲,政治沒有暗箱操作,沒有世襲權力,一切都由公民選票說了算。
在200多年前,一支由11艘船組成的艦隊,載著七百五十名罪犯駛向澳洲大陸,在悉尼灣登陸。這批罪犯是澳大利亞最早的居民。隨後大半個世紀,英國政府陸續把罪犯輸送到澳洲大陸。這些罪犯的凶殘和滅絕人性,從他們對待澳洲大陸土著居民的暴行中可見。他們像獵殺牲畜一樣任意捕殺新大陸土著,連婦女兒童也一樣亮出血淋淋的屠刀。當年蠻荒的土地和低素質人口,似乎注定澳大利亞是一個絕望的國度。
在國家興衰的天平上,還有遠比土地和人口素質更重要的砝碼:那就是一個國家的政治體制。好的體制把魔鬼進化成天使;把沙漠灌溉成綠洲。壞的體制把天使異化成魔鬼,把綠洲折騰成沙漠。英國把罪犯輸送到澳洲大陸的同時,也給這塊蠻荒的處女地輸入了民主憲政體制。這是澳洲大陸最大的幸運,是英國給澳大利亞的最好禮物。
從第一批罪犯踏上澳大利亞的那天起,兩百多年過去了,罪犯的後代在民主政治的滋養下,早已洗淨了罪惡祖先凶殘冷酷的習性,進化成紳士型的文明公民。今天的澳大利亞人是全球公認的高素質群體,澳大利亞也成為最適合人類住居的國度,是中國有產者優先選擇的理想移民地。
来源: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