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萬億的投資大坑怎麼挖
被認為是20世紀最偉大經濟學家之一的凱恩斯曾在著作中寫下這樣一個故事:當經濟出現衰退時,政府可以雇兩百個人在工地上挖坑,然後再雇兩百個人把坑填上,工人挖坑要用鐵鍬,這樣就帶動了生產鐵鍬的企業開工,隨後又帶動鋼鐵企業生產,隨後又帶動礦石企業生產,挖坑時工人還要吃飯,這樣就帶動了工地周邊的餐飲業發展,餐飲業又會拉動農業、養殖業的開工,工人拿到工資之後還會消費……
政府動用「看得見的手」,通過發行債務的方式進行投資,便可以拉動內需刺激就業,讓經濟從蕭條中擺脫出來。不管你信不信這個已經流行了半個多世紀的「挖坑理論」,反正我們的地方政府是信的。7月13日,國家統計局公布,今年第二季度國內生產總值同比增長7.6%,比中央政府此前公布的全年7.5%的目標值只高出0.1個百分點,這樣的數字幾乎已經觸碰了「以GDP為綱」的底線,於是乎,實難淡定的地方政府下定決心準備「開槽」。
7月26日,湖南長沙對外宣布,2012年重大推介項目195個,總投資額8000多億元;隨後,貴州省政府發布「旅遊產業發展規劃」,預計10年內投資數百個項目共計3萬億元;8月20日,重慶市政府發布工業領域振興規劃,預計「十二五」期間累計投入1.5萬億元。此外還有廣東1萬億元、山西1萬億元、天津1.5萬億元……據媒體統計,從7月初到8月20日的近50天中,各地政府已經為未來規劃了一個價值7萬億元的大坑。
看似一次史無前例的投資狂潮即將洶湧而至,我們是否做好鼓掌歡迎的準備?種種跡象表明,現在高興還為時過早。首先,從數字上分析,我們看到,推出投資計畫的各省市,其投資期限基本都不是一兩年的短期行為,而是基於「十二五」甚至未來10年的規劃,像貴州推出的3萬億元計畫,如果平攤到10年中,每年也只有3000億元而已,以此類推可以發現,「7萬億」其實水分不少。
其次,即使是打了折的7萬億元,地方政府如今還有那麼多的錢去雇佣工人挖這個大坑嗎?眾所周知,自2009年中央推出「4萬億」投資計畫之後,各地方政府大肆舉債,部分地區甚至陷入債務泥潭不能自拔,「地方債」已經成為經濟學界公認的中國經濟「毒瘤」,如今再來一波「7萬億」,地方政府能承受嗎?
最後,哪怕是上述問題都得到瞭解決,7萬億元投資計畫得以順利實施,那老百姓又能得到什麼實惠呢?有不少分析指出,政府主導大規模投資,往往是「國進民退」的最大動力,而當前中國民營經濟解決的就業要佔到總量的75%,看似美味的蛋糕,分起來卻只是「二八法則」,更不要說,如此規模的投資刺激,難免會讓全體持幣居民再被迫繳納一次生猛的「通貨膨脹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