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應該讓「文革」的慘痛歷史寫入教科書(圖)

 2012-05-28 13:3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文革批鬥場面(資料圖片)

「要吸取歷史的教訓,必須反覆告訴我們的後代,曾經發生過什麼。它們不應該是教科書上輕描淡寫的段落,而應該是整個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對歷史知之不多的年輕人,必須瞭解、反思和直面的過去。」此間中國青年報日前登載張鳴的文章《應該讓「文革」的慘痛歷史寫入教科書》:

徹底否定「文革」,是寫入中央決議的。但是,「文革」的幽靈,卻一直在中國徘徊。近些年來,這幽靈似乎變成了陰影,時不時地就出現在人們的上空。一些學者公然為「文革」張目,這樣的翻案文字,公然出版。至於網上的翻案呼聲,更是此起彼伏。在一些人眼裡,「文革」就是一段美好的時光,是民主的歲月,是貪官污吏的地獄。當然,更令人感到可怕的是,這股明裡暗裡為「文革」張目的思潮,竟然得到了某種公開的支持。跟「文革」有關的歌曲和樣板戲,被視為紅色經典;紅衛兵的形象,也在很多場合,比如某些主題餐廳、婚慶場合,公開露面,招搖過市。

不可否認,在眾多年輕人心目中,「文革」已經成為一個被全然忘卻的歷史符號——能記住這個符號,就已經不錯了,很多人連這個符號都忘掉了。最令人震驚的是,「文革」竟然以一種全然正面的形象,進入年輕人的視線,尤其是一些對現實不滿的年輕人的視線。在他們的印象裡,「文革」就是一場人民群眾痛打當權派的運動,以致一些人因為對時下貪腐現象的不滿,錯誤地呼喚「文革」的復歸。

以史為鑒,是要吸取歷史教訓。像「文革」這樣的歷史,是我們這個民族最該吸取教訓的歷史。應該承認,自打有關「文革」的歷史決議出臺之後,就體制而言,的確已對「文革」有深刻的認知,也沒有什麼人希望「文革」重演。但是,有關「文革」的歷史,卻變得諱莫如深。不僅研究「文革」成為禁區,連涉及「文革」的有關文藝作品,也成了禁區。很長一段時間裏,不管是電影電視還是小說戲劇、詩歌散文,都在迴避「文革」。學校的教科書裡,「文革」也只是語焉不詳的幾句話。大學和研究機構中,個別不識相非要研究「文革」歷史的人,也成了另類。

刻意迴避的結果,是很多年輕人對那段慘痛的歷史全然不知,甚至對其有莫名其妙的景仰與緬懷。「文革」復歸的危險,實在值得警惕。一方面,有意識的群體失語,讓慘痛的歷史被淡忘,讓越來越多的年輕人對其一無所知;另一方面,一些別有用心者,將其打扮成了天使,讓「文革」復歸再次成為籠罩於人們心頭的夢魘。

事實告訴我們,即使在21世紀,中國產生「文革」的土壤仍然還在。如果沒有思想和文化上的反思和清理,「文革」是不會真的退出歷史舞臺的。事實也告訴我們,「文革」不僅僅是一些人的懷舊情緒,還是某些野心家可以利用的資源。真要是找對了火候,煽動起類似「文革」的情緒,的確可以造成某種民粹式的聲勢。西方二戰大屠殺的歷史,過去的時間比「文革」還要長得多,但是,不僅各種紀念館年年對遊人開放,各種紀念文字,電影、電視作品,年復一年地在反思,各種層次的歷史教科書,也從來沒有放過這段慘史。可是,「文革」不僅在各種出版物上不見蹤影,連一個紀念碑都沒有——巴金先生生前多年呼籲建立「文革」博物館,卻始終沒有影子。從中學到大學的歷史教科書上,「文革」僅僅是一段很暫短的抽象表述。

執政黨已經清醒地意識到這段歷史意味著什麼,對於這個民族,對於每個老百姓,特別是對於執政黨而言,是何等的災難。嚴酷的現實告訴我們,絕不可能通過封存一段歷史,就可以忘卻掉這段歷史,然後還可以讓這段歷史不再重演。要吸取歷史的教訓,必須反覆告訴我們的後代,曾經發生過什麼。它們不應該是教科書上輕描淡寫的段落,而應該是整個民族,一代又一代人,尤其是對歷史知之不多的年輕人,必須瞭解、反思和直面的過去。

當然,真正吸取「文革」的教訓,還有待於深入細緻的研究。這樣的研究,在中國,因為人為的中斷,已經相當荒蕪了。當務之急,是馬上動手充實我們的教科書,把現有研究已經證實了的「文革」的災難,原原本本告訴後代,不要只是抽象的幾句話,而是有血有肉的歷史描繪,有具體數據的歷史事實。同時,重啟「文革」的研究,開放「文革」的文化討論和藝術再現,不要讓我們的後代,再誤以為「文革」是一種美好的經歷;讓很多對「文革」懷有理想化情結的人們,逐步認清「文革」的真面目。

歷史的真實,是人類重建未來的基石,「文革」歷史的真實,則是中國告別「文革」的起點。
 

来源:中國評論新聞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