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今生活或曾經生活在大陸、年齡在40歲以上的國人,對於《王傑,我們的好榜樣》、《願把青春獻人民》和《王傑的槍我們扛》等幾首歌曲應該並不陌生,自然對於歌曲中謳歌的「英雄」王傑也是耳熟能詳。
在中共媒體的宣傳中,王傑被譽為是「毛主席的好戰士」、「雷鋒式的英雄人物」。因為他不僅「做了許多好事」,而且是為了他人的生命安全而「英勇犧牲」的,媒體將他宣傳為「不怕苦不怕死」的典型。他在日記中的一些言論上個世紀六、七十年代也曾作為名言被許多青年抄在筆記本上。
王傑,1942年出生於山東金鄉,1961年8月參軍,死前是濟南軍區一個坦克師工兵班班長。關於其「犧牲」的過程,黨媒是這樣宣傳的:1965年7月,他到江蘇省邳縣張樓公社幫助民兵訓練,在炸藥發包發生意外就要爆炸的緊急時刻,他為了掩護在場的12名民兵和人民武裝幹部的生命安全,扑到炸藥包上,英勇犧牲。
然而,真實的情況卻並非如此。真相是這樣的:當時,王傑所在一連駐江蘇邳縣。1965年4月底,附近的張樓鄉武裝部響應「全民皆兵」的號召,要舉辦民兵地雷爆破訓練班,請部隊幫忙。王傑受命前往教學。7月14日在地雷實爆演習時,王傑讓民兵圍成一圈,自己則在當中作示範,而且違規使用一個炸藥包示範。令人意外的是,突然間,王傑擺弄著的拉火管冒出火花,點燃了導火索,在大家還沒有弄清是怎麼回事的時候,王傑不得不扑向炸藥包。結果王傑被炸死,10多個民兵受重傷。
王傑死後,坦克師總部把其死亡正式定性為「一起由於違反操作規程而造成的責任死亡事故」。在其追悼會上,營政委在悼詞中說:「王傑同志在幫助此次民兵訓練中,身為班長、一級技術能手由於失職,釀成了不該發生的惡性事故,給部隊建設和人民群眾造成了損失。」
而因為這起惡性事故,王傑所在單位的「四好」榮譽也很可能無法保住,相關領導也將受到處分。正在焦灼之際,在整理王傑遺物時,師政委王德一發現他生前寫了20多本日記。在回總部的火車上,他正好碰到濟南軍區青年部的部長,遂談及此事。在向上級匯報後,這位部長在高層的授意下決定將王傑塑造成一個好典型,向全軍和全社會推廣。對王傑的吹捧由此開始。
1965年9月下旬的一天,人民日報、中央廣播電臺等開始大量報導王傑的所謂日記。毛澤東還就此下達了最高指示。據說,林彪也曾於11月5日指示說:「我們宣傳王傑同志,主要宣傳他的優秀品質、模範行為和他活學活用毛主席著作。關於事故問題,可以避開。」有關部門遂根據新的政治形勢對王傑這次事故作了新的結論:王傑沒有犯規,只是拉火裝置過期失效。王傑用毛澤東思想作指導,扑向炸藥包,捨身救人,是一個共產主義的好戰士。
於是王傑被吹噓的愈發厲害,中國人民從此又有了一個稀裡糊塗死去的特級英雄。而王傑所在師不僅保住了「四好」榮譽,而且都沾了「英雄」的光。這樣根據黨的需要炮製出來的「英雄」究竟還有多少呢?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近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