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見人得失 如己得失

 2011-08-18 04:0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康熙庭訓是康熙教導皇子的家庭教育文章,其中不乏智慧圓明,道理深遠的警句。

摘錄如下:訓曰:凡人持身處世,惟當以恕存心。見人有得意事,便當生歡喜心;見人有失意事,便當生憐憫心。此皆自己實受用處。若夫忌人之成,樂人之敗,何與人事?徒自壞心術耳。古語云:「見人之得,如己之得;見人之失,如己之失。」如是存心,天必佑之。

這篇訓的大概意思是: 一個人立身處世,應當時時懷有寬容忍讓之心。看見別人有稱心如意的事情,就應該生起歡喜的心,為別人高興;看見別人有失意困乏的事情,就應該生起憐憫的心,同情他,幫助他。這種心態對自己實實在在是有益的。如果一個人總是嫉妒別人的成功,幸災樂禍於別人的失敗,又怎麼與別人共處呢?這樣做雖然對別人沒有什麼損害,卻敗壞了自己的道德。古人說過:「看到別人有所得,就如同自己有所得;看到別人有所失,就如同自己有所失。」存有這種心思的人,上天一定會保佑他。

康熙是一位偉大的皇帝,8歲登基,在位62年,建立了很多豐功偉績。庭訓之語既是對自己一生的總結,也是對未來皇帝的告誡,因為將來的皇帝必定是從這些受到皇帝教育的皇子中產生的。那麼從皇帝的角度看這篇庭訓,就比較容易理解了。作為一國之君,富有四海,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全天下都是皇帝的,他當然是希望天下人都幸福,天下人都富裕。因為民之強弱決定著國家的強弱。民窮則國弱,民富則國強。那麼人民有了得意的事,高興的事,當然國君應該高興啦。當人民遭遇災難,生活困苦時,國君當然會為之憂心,憐憫百姓,想盡辦法幫助百姓渡過難關。民心才能由此穩定,國家才能由此穩定,這不是作為皇帝最受益的地方嗎。相反,如果皇帝總是與百姓的意願相反,妒忌百姓的得意事,幸災樂禍於百姓的失意事,恐怕百姓早就揭竿而起了,這不但是在敗壞君王的德行,還在禍亂國家,真是可怕啊。所以說如果君王都能以百姓之樂為己樂,以百姓之苦為己憂,上天怎麼會不保佑這樣的好皇帝呢?

雖然此庭訓為教導皇子之言,對於朝中大臣也是一樣適用,因為皇子未成為皇帝之前,都是和大臣一樣做著安民輔國的工作。朝臣之間,難免存在競爭,相互妒忌,甚至相互傾軋。若能依庭訓而行,則妒忌之心可消,人有即為我有,人失即為我失。與人肝膽相照,朋友必定眾多,爭鬥之心,也就慢慢消失了。這對於修身養性是多麼有益啊。而且朝臣之間最容易相互傷害的顯示之心也會把傷害減到最小。當我們把別人的長處當作自己的長處時,顯示的都是讚揚別人的優點,誰都不會討厭這樣的顯示心,反而會覺得此人胸懷廣大,可堪重任。這不就是在形成一個正氣浩然,愛人如己的朝廷嗎,於國於民,實為大大的好事一樁啊。對於那踐行庭訓之人,也必會得到上天的垂愛。

作為我等無官無財的普通百姓而言,此庭訓實為為人處世之良方,濟世安民之良藥。俗話說「多個朋友多條路,多個冤家多堵牆」。朋友從何處來,冤家從何處生。大抵都是自我與他人的分別心太強,固執己見,以己為大,造成友少敵多。若能放下成見,放下自我,以他人之樂為己樂,以他人長處為己長處,以他人危難為己危難,如此心胸必有神祐。「天道無親,常與善人」。天道的規律是喜歡善人的,當我們符合天道的規律,放下自我的同時,包容他人的優缺點,這不就是最好的得到神祐的方法嗎。道家講「天人合一」,當我們的心胸與道接近,符合天道,符合人倫,符合宇宙特性的時候,我們就實實在在的受益了。當我們把這樣的胸懷擴大到對待萬事萬物時,以天之樂為己樂,以天之憂為己憂,我們離得道也就不遠了。

美好的道德源於廣闊的心胸,此庭訓意義深遠,發人深思。無論對於朝堂之人,還是普通百姓,都給我們指明了一條「天人合一」的路,讓我們知道了得到上天祐護的道理,也讓我們看到了康熙大帝的偉大胸懷。

来源:看中國來稿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