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投資理財五大誤區 警惕「免費的午餐」

 2011-07-16 17:5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理財,是中國兩三千年來的傳統。今天,我們比起任何時候,都要重視自己的理財計畫,尤其是,必須要有正確的投資和理財觀念。下面,針對我們日常理財過程中容易產生的一些誤區進行解讀。

【誤區一】

理財就是要賺錢,為錢奮鬥終生

「買股票,買基金、買房子」是時下社會對大眾理財的共識。然而現在房子限購了、股市看不懂,倒是緊縮的貨幣政策推高了銀行理財產品的收益。是不是把所有的錢都拿去買銀行理財產品?可萬一要錢急用,拿不出就真的急了。

其實理財是一個資金管理的過程,包括收入、分配、增值三大塊,主要是為了實現在該花錢的時候不缺錢。這就要求我們學會通過購買保險來防範風險、通過教育投資來提高賺錢能力、通過安排財產來傳承財富等,而投資賺錢只是其中一個重要方面。

【誤區二】

輕信專家和機構宣傳,盲目投資

投資和理財就是一種金融「消費」行為,一定要學會明明白白消費,不能沒主見,盲目輕信專家。否則,就會把短期要用的錢投資於長期理財工具,或是買了自身風險能力無法承受的理財產品等。

不迷信專家,但可以學會聽取專家提供的信息,理解其分析的邏輯,尤其要讓專家解釋清楚:風險在那裡,什麼情況下會有損失,損失有多大,流動性如何安排等。最好多請教幾位專家,聽一些不同意見,選擇最適合自己資金和風格的投資方案。

【誤區三】

預期收益等同於實際收益

學會理財,要學著深入瞭解投資概念。投資收益率是我們應記住的第一個概念。

人們總喜歡把投資收益率視為選擇投資產品的「剛性指標」,然而不同結構和不同投向的理財產品,預期收益率實現的機率往往存在很大差異。值得一提的是,在對收益率的誤讀中,使用「平均年化收益率」來代替產品收益預期的例子比較典型。「平均年化收益率」是依據產品多年來投資表現,以年化的方式計算出來的複合數據,但在較短的投資期限內,卻往往會與實際年收益產生較大背離。

【誤區四】

配置理財產品就是單純的購買銀行理財產品

銀行理財產品有其獨特的優勢,同時專業的金融服務也可為你省去不少麻煩,但把所有的雞蛋都放進理財產品這個籃子裡是否明智,值得商榷。

現代理財的工具五花八門,儲蓄、保險、股票、基金、外匯、貴金屬、收藏品、信託計畫等,可謂刀槍劍戟、斧鉞鉤叉。然而十八般武器如果只通曉一門,那麼在和市場較量的時候,還是很容易敗下陣來的。所以,再次強調的是,理財是一門「綜合」的學問,這個「綜合」指的不僅是思維方式,更重要的是靈活運用每一個可以幫助達成理財目標的金融工具。

【誤區五】

圖「實惠」,吃了「免費的午餐」

「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的道理誰都明瞭,可偏偏有些人愛「便宜」或是愛「面子」,把它用到理財上可就真不合適了。例如,不少投資者買基金只挑便宜的買,殊不知「便宜」的背後,可能存在基金投資能力低下的問題;還有些投資者把信用卡分期當作免費的午餐,卻忘記了「羊毛出在羊身上」的道理;更有些投資者拿了一些贈送的小禮品、聽了不少「讚美」的句子,礙於情面買了一些不適合自己的產品。

来源:湖南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