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千年前的習字殘片:千年紙寫千年詩(圖)

 2011-06-26 15:58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唐西州習字殘片

遠在1200多年前,中國西域兒童在學習什麼,他們的家庭作業本上都寫了些什麼?求解這個謎底並不容易。然而,新疆文物考古專家在吐魯番盆地的一項最新考古發現,卻帶給現代人一個意外驚喜——《唐西州習字殘片》。

意外發現打破「紙壽千年」神話

這件被考古學家們稱為《唐西州習字殘片》的出土文物,是一張廢棄的公文文書。在擁有大量出土文書的吐魯番,起初它並未引起人們的注意。

在翻檢吐魯番諸多出土文物時,新疆師範大學人文學院教授朱玉麒發現了它的「異樣」。這張廢棄公文的背後,赫然可見習文練字的墨跡,就像今天節儉的白領在用過的列印紙背面打字一樣。

這件習字帖很像當代中國小學生的家庭作業:逐字練習,每個字寫3遍。新疆多名專家攜手,利用習字帖殘片上不多的漢字和一個姓名,檢索典籍後,還原了當年場景:一名西域兒童手持毛筆,在一張廢棄的公文紙片上,逐字臨摹中國隋朝時一位名叫岑德潤的詩人的五言詩《詠魚》。

朱玉麒說:「這是一件已有1200多年歷史的文物,它突破了中國古代‘紙壽千年’的限制,是中國古代造紙術的一個奇蹟。」

習字帖內容竟是五言古詩

此前,在中國西北的考古發現中,從敦煌到吐魯番出土的各類文書中,習字用的字帖大都為《急就章》、《千字文》等文章,而用古詩習文練字的,這還屬於首次發現。

考古學家和人文學家們通過檢索還原了這位習字兒童所誦讀臨摹的詩歌:南朝詩人岑德潤的五言詩《詠魚》,這位詩人留存下來的詩歌為數不多。他的《詠魚》寫得十分抒情:劍影侵波合,珠光帶水新。蓮東自可戲,安用上龍津。

朱玉麒說,用古詩作為習字用帖,充分表明瞭一個時代的風尚——那就是對詩歌的熱愛,已經到了無所不及的地步,即使在唐代一個最偏遠的西部州郡,連小學生的習字帖都用上了詩歌,受到隋朝詩歌的影響。

隋朝詩歌顯現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

細心的朱玉麒教授還在這張習字帖上岑德潤名字前發現了另一首五言詩殘名。經考證,這是一首被歷史遺忘的古代詩人的詠月名作。經研究者們上下連綴終於重現了這位西域兒童「家庭作業本」上抄寫的《詠月》詩原作:隔鉤未落,敘棟桂猶開。何必高樓上,清景夜徘徊。

專家們根據這首詩的平仄情況,以及它的詠物詩風格,初步斷定這是一首南朝小詩。如果這個推測沒錯的話,這個習字帖殘片又顯示出另一層深意。

朱玉麒說,這紙古代西域兒童「家庭作業本」的還原,還表明早在1200多年以前,中國南方文化就在吐魯番盆地流傳,「這件文書上的每處墨跡,對研究吐魯番文明多樣性和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都有深刻價值。」

有趣的是,新發現的這紙文物曾混跡在新疆吐魯番地區近兩年的出土文物中,起初專家們只把它視為一件普通文書。朱玉麒說:「我感興趣的是文書背後的墨跡,歷史學家未必在意,但它是我們發現的第一片臨摹古詩的習字帖。」

截至目前,這個1200多年前吐魯番兒童留下的習字貼的殘片中,還有許多未解的千古之謎,包括習字者的身份、廢棄文書何以成了「作業本」等。

来源:煙悅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