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千年前的习字残片:千年纸写千年诗(图)

 2011-06-26 15:58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0


唐西州习字残片

远在1200多年前,中国西域儿童在学习什么,他们的家庭作业本上都写了些什么?求解这个谜底并不容易。然而,新疆文物考古专家在吐鲁番盆地的一项最新考古发现,却带给现代人一个意外惊喜——《唐西州习字残片》。

意外发现打破“纸寿千年”神话

这件被考古学家们称为《唐西州习字残片》的出土文物,是一张废弃的公文文书。在拥有大量出土文书的吐鲁番,起初它并未引起人们的注意。

在翻检吐鲁番诸多出土文物时,新疆师范大学人文学院教授朱玉麒发现了它的“异样”。这张废弃公文的背后,赫然可见习文练字的墨迹,就像今天节俭的白领在用过的打印纸背面打字一样。

这件习字帖很像当代中国小学生的家庭作业:逐字练习,每个字写3遍。新疆多名专家携手,利用习字帖残片上不多的汉字和一个姓名,检索典籍后,还原了当年场景:一名西域儿童手持毛笔,在一张废弃的公文纸片上,逐字临摹中国隋朝时一位名叫岑德润的诗人的五言诗《咏鱼》。

朱玉麒说:“这是一件已有1200多年历史的文物,它突破了中国古代‘纸寿千年’的限制,是中国古代造纸术的一个奇迹。”

习字帖内容竟是五言古诗

此前,在中国西北的考古发现中,从敦煌到吐鲁番出土的各类文书中,习字用的字帖大都为《急就章》、《千字文》等文章,而用古诗习文练字的,这还属于首次发现。

考古学家和人文学家们通过检索还原了这位习字儿童所诵读临摹的诗歌:南朝诗人岑德润的五言诗《咏鱼》,这位诗人留存下来的诗歌为数不多。他的《咏鱼》写得十分抒情:剑影侵波合,珠光带水新。莲东自可戏,安用上龙津。

朱玉麒说,用古诗作为习字用帖,充分表明了一个时代的风尚——那就是对诗歌的热爱,已经到了无所不及的地步,即使在唐代一个最偏远的西部州郡,连小学生的习字帖都用上了诗歌,受到隋朝诗歌的影响。

隋朝诗歌显现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

细心的朱玉麒教授还在这张习字帖上岑德润名字前发现了另一首五言诗残名。经考证,这是一首被历史遗忘的古代诗人的咏月名作。经研究者们上下连缀终于重现了这位西域儿童“家庭作业本”上抄写的《咏月》诗原作:隔钩未落,叙栋桂犹开。何必高楼上,清景夜徘徊。

专家们根据这首诗的平仄情况,以及它的咏物诗风格,初步断定这是一首南朝小诗。如果这个推测没错的话,这个习字帖残片又显示出另一层深意。

朱玉麒说,这纸古代西域儿童“家庭作业本”的还原,还表明早在1200多年以前,中国南方文化就在吐鲁番盆地流传,“这件文书上的每处墨迹,对研究吐鲁番文明多样性和中华文明多元一体化都有深刻价值。”

有趣的是,新发现的这纸文物曾混迹在新疆吐鲁番地区近两年的出土文物中,起初专家们只把它视为一件普通文书。朱玉麒说:“我感兴趣的是文书背后的墨迹,历史学家未必在意,但它是我们发现的第一片临摹古诗的习字帖。”

截至目前,这个1200多年前吐鲁番儿童留下的习字贴的残片中,还有许多未解的千古之谜,包括习字者的身份、废弃文书何以成了“作业本”等。

来源:烟悦网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