別老拿國情說事

據媒體報導,在日前舉辦的牛奶行業內部研討會上,廣州市奶業協會理事長王丁棉表示,我國現有的奶業標準全球最低,這主要是因為被個別大企業綁架;而內蒙古奶協秘書長那丁木德則認為,制定牛奶質量標準要從國情出發,執行更高標準,七成奶農將殺牛。

2010年以前,我國牛奶的標準是每毫升細菌總數50萬個,蛋白質每百克2.95克。調整之後,細菌總數增加到200萬個/毫升,而蛋白質則下降到2.80克/百克。2010年以前的標準在國際上就不算高的,調整之後就更不算高的了。

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但凡標準,都應該是著眼於高處,沒聽說過要遷就於低處的。當然,如果現實情況如此,確實達不到那麼高的標準,強行拔高標準的結果反而等於失去標準。但正如我們說,法律是道德的底線,法律是不准做什麼,道德是應該怎麼做,將法律作為我們全部的道德要求和上限,國家也就沒有理想可言。這對奶業同樣如此,標準一直就低不就高,企業心氣兒再高也會慢慢變得不求上進。

更何況,國產奶業如今正處於多事之秋,重塑消費者的信心是重中之重。這個信心的重塑,不是靠幾個乳企聚在一起發表一個宣言就能夠實現得了,而是在於更高標準,更嚴要求,更加自律。向來提高產品質量、品質就是企業的競爭所在,不在這方面多下功夫,多多宣傳,而只是兜售一些營養概念,隔三差五地就在網路上黑競爭對手幾下,這樣的競爭實在是舍本逐末,同時這樣的競爭結果也只能是讓整個國產乳業在同外資品牌的市場對抗中節節敗退。

重塑消費者的信心,首先要取信於消費者。拿什麼取信?更高的標準,而不是更國情的標準。國情是必須要考慮的,丟開國情去奢談什麼高標準只能是空談。但同時,國情又是必須要超越的,不超越就要一直這麼囿於這種低水平之中,自我保護又自我滿足,遑論成為技術最先進的企業以及最有價值的品牌?

奶牛散養確是國情,散養的奶牛不如規模化、集約化養殖的奶牛健康程度高也是不爭的事實。如何把握?交由市場。標準是一個准入的門檻,在行業的低標準之下,企業則有不同層次的選擇。有的企業就倚著行業低標準生存,有的企業則對自己提出更高的要求,以高出行業低標準的企業標準來約束自己,走高端的路線。比如說選擇低標準的常溫奶和選擇高標準的巴氏奶,在食品安全方面都是令人放心的,但在營養的蘊藏方面則高低立下,前者營養流失多,後者營養流失少。這樣的話,就可以讓市場去進行選擇,但需要將這不同的標準讓消費者明白,讓消費者去「用腳投票」。更多的消費者喜歡高標準之下的高品質奶,那麼自然會有更多的資源投向這裡。可如果不是因為消費者的消費偏好,而僅僅只是幾個大企業的忽悠,就讓低品質奶成為市場供應主流,不僅沒有道理,更是失信於消費者。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韓哲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