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福特汽車廠在歷史上如何告別低工資

作者:龔小夏  2011-06-06 04:12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2
    小字

「告別低工資」最近越來越成為中國媒體的熱門話題。根據《財新雜誌》最近一期的專題報導,今年一季度農民工的工資增加了兩位數,月收入水平突破1800元。中國勞動力成本的持續上升,引來了大量關於中國是否能夠保持出口大國地位的討論。許多分析人士都假定,工資成本如果大幅度提高,中國就要失去世界工廠的優勢。

然而,增加工資的結果並非一定是降低競爭力。美國歷史上的汽車大王福特很早就認識到了這一點。

美國在二十世紀初開始進入汽車時代。機械師和賽車手亨利·福特在1903年開設了一家汽車廠,每天生產兩、三輛汽車。通過技術改造,特別是引進流水線,福特汽車廠很快就發展成為一家大廠。當時汽車工人的平均工資是2.34美元,福特廠稍微高一點,也不到2.5美元。相比英國同類產業工人平均每日一美元,美國工人的工資已經很高了。可是汽車廠仍然面臨著嚴重的人力資源問題。主要的是工廠依賴的來自歐洲的移民勞動力 ——其中有大批愛爾蘭、北歐、東歐的農民——離鄉背井到新大陸去實現他們擁有土地的夢想。他們在有了少量的儲蓄之後便會離開。汽車工人在一家工廠中平均受雇的時間只有四個月。

汽車工業面臨的另外一個問題,就是市場開始飽和。福特廠最暢銷的T型轎車在1908年每輛售價為950美元,到1914年跌至345美元。然而,每天只有2.5美元工資的工人仍然買不起汽車。那時的專家分析說,汽車市場的規模,受到可以雇得起司機的家庭數目的限制。

1914年1月5日,福特宣布將工人的日工資提高到5美元,同時勞動時間從每天9小時減為8小時。一夜之間,福特廠成為最受藍領階級青睞的僱主。消息也在世界範圍內引起了轟動。有人將福特讚揚為偉大的人道主義者,也有人指責他簡直就是個腦子進了水的社會主義者。其實福特這麼做的道理非常簡單。在1922年出版的自傳中,福特解釋說:「我們希望付出這個水平的工資,使得整個公司的基礎穩固長久。低工資對於企業是一種缺乏保障的做法。」他又解釋說,他希望工廠的工人也成為自己產品的消費者。

福特廠大幅度增加工資,勞動生產率也因為技術的改進與工作隊伍的穩定而迅速提高,從而大大地降低了產品價格。到1927年,新改進的T型車的價格降為290美元。在最高峰的時候,福特廠每24秒鐘就出廠一輛新車。福特廠的職工幾乎人人都開上了自己生產的汽車。

就是這樣,福特和汽車工業改變了美國人的生活方式,使得汽車從上層階級的奢侈品變為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推動美國成為一個「浮在汽車輪上的國家」。在福特的模式中,高工資、高生產率、高消費率是聯繫在一起的。

中國過去二十多年以農民工的廉價勞動力為經濟發展支柱。在過去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的時候,沿海工業區已經出現了「用工荒」。同時內需拉不動也成了繼續發展的嚴重障礙。借鑒一下當年福特的模式,也許能夠幫助中國走出困境。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VOA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