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福特汽车厂在历史上如何告别低工资

作者:龚小夏  2011-06-06 04:12 桌面版 正體 打赏 2

“告别低工资”最近越来越成为中国媒体的热门话题。根据《财新杂志》最近一期的专题报道,今年一季度农民工的工资增加了两位数,月收入水平突破1800元。中国劳动力成本的持续上升,引来了大量关于中国是否能够保持出口大国地位的讨论。许多分析人士都假定,工资成本如果大幅度提高,中国就要失去世界工厂的优势。

然而,增加工资的结果并非一定是降低竞争力。美国历史上的汽车大王福特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

美国在二十世纪初开始进入汽车时代。机械师和赛车手亨利·福特在1903年开设了一家汽车厂,每天生产两、三辆汽车。通过技术改造,特别是引进流水线,福特汽车厂很快就发展成为一家大厂。当时汽车工人的平均工资是2.34美元,福特厂稍微高一点,也不到2.5美元。相比英国同类产业工人平均每日一美元,美国工人的工资已经很高了。可是汽车厂仍然面临着严重的人力资源问题。主要的是工厂依赖的来自欧洲的移民劳动力 ——其中有大批爱尔兰、北欧、东欧的农民——离乡背井到新大陆去实现他们拥有土地的梦想。他们在有了少量的储蓄之后便会离开。汽车工人在一家工厂中平均受雇的时间只有四个月。

汽车工业面临的另外一个问题,就是市场开始饱和。福特厂最畅销的T型轿车在1908年每辆售价为950美元,到1914年跌至345美元。然而,每天只有2.5美元工资的工人仍然买不起汽车。那时的专家分析说,汽车市场的规模,受到可以雇得起司机的家庭数目的限制。

1914年1月5日,福特宣布将工人的日工资提高到5美元,同时劳动时间从每天9小时减为8小时。一夜之间,福特厂成为最受蓝领阶级青睐的雇主。消息也在世界范围内引起了轰动。有人将福特赞扬为伟大的人道主义者,也有人指责他简直就是个脑子进了水的社会主义者。其实福特这么做的道理非常简单。在1922年出版的自传中,福特解释说:“我们希望付出这个水平的工资,使得整个公司的基础稳固长久。低工资对于企业是一种缺乏保障的做法。”他又解释说,他希望工厂的工人也成为自己产品的消费者。

福特厂大幅度增加工资,劳动生产率也因为技术的改进与工作队伍的稳定而迅速提高,从而大大地降低了产品价格。到1927年,新改进的T型车的价格降为290美元。在最高峰的时候,福特厂每24秒钟就出厂一辆新车。福特厂的职工几乎人人都开上了自己生产的汽车。

就是这样,福特和汽车工业改变了美国人的生活方式,使得汽车从上层阶级的奢侈品变为普通人的生活必需品,推动美国成为一个“浮在汽车轮上的国家”。在福特的模式中,高工资、高生产率、高消费率是联系在一起的。

中国过去二十多年以农民工的廉价劳动力为经济发展支柱。在过去的人口红利逐渐消失的时候,沿海工业区已经出现了“用工荒”。同时内需拉不动也成了继续发展的严重障碍。借鉴一下当年福特的模式,也许能够帮助中国走出困境。

(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立场和观点)
来源:VOA --版权所有,任何形式转载需看中国授权许可。 严禁建立镜像网站.
本文短网址:


【诚征荣誉会员】溪流能够汇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爱。我们向全球华人诚意征集万名荣誉会员:每位荣誉会员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订阅费用,成为《看中国》网站的荣誉会员,就可以助力我们突破审查与封锁,向至少10000位中国大陆同胞奉上独立真实的关键资讯,在危难时刻向他们发出预警,救他们于大瘟疫与其它社会危难之中。

分享到: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评论

畅所欲言,各抒己见,理性交流,拒绝谩骂。

留言分页:
分页:


Top
x
我们和我们的合作伙伴在我们的网站上使用Cookie等技术来个性化内容和广告并分析我们的流量。点击下方同意在网络上使用此技术。您要使用我们网站服务就需要接受此条款。 详细隐私条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