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陳東海:推升通脹還有第三隻手

作者:陳東海  2011-05-23 13:01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引起中國通貨膨脹公認的主因有兩個:一是外匯佔款;二是貨幣超發。事實上,還有一個重大原因是無效GDP,這是推升通脹的「第三隻手」。而這一點,道理雖然簡單,但是卻不一定被人重視。要解決中國的通貨膨脹,除了要解決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過高引起的外匯佔款畸高而導致的通貨膨脹,和以投資大干快上而導致的貨幣超發與需求過旺導致的通貨膨脹以外,也要解決那些因為GDP崇拜症而引起的大量無效和消失的GDP所導致的通貨膨脹的問題。

推升通脹還有第三隻手

對於當前中國的通貨膨脹,公認的主因有兩個:第一個是由於貿易順差引起的物質財富淨出口、海外信用貨幣進入,以及為了對沖這些海外貨幣而大量投放的外匯佔款,從而推升的通貨膨脹;第二個原因是為了支撐各類投資項目而超發的貨幣,尤其是2008年以來出臺的4萬億投資以及各部門、各地方追加的一些大項目。

要快速降低當前的高通貨膨脹水平,就必須從造成通貨膨脹的這兩大主因著手。第一要適當進行本幣的升值,以抑制順差和外匯儲備繼續向危險水平積累的趨勢,同時對於本幣升值,可以降低原油、鐵礦石、化肥等基礎原材料的價格,從而降低物流成本和生產者物價指數,進而降低終端消費品的價格。第二個關鍵是,危機中出臺的財政刺激措施要盡快退出。如果在這二個方向上切實著力,高通貨膨脹率是有望緩和的。

但是,造成中國通貨膨脹的因素,並非僅此二大主因,還有一個重大的原因,就是無效的國內生產總值(GDP)也是造成中國較高通貨膨脹的一個重要原因。這是推升通脹的「第三隻手」。而這一點,道理雖然簡單,但是卻不一定被人重視。

無效GDP耗費財富

GDP是一定時期的一個國家或者地區所生產的全部最終產品和勞務的價值。因此說,GDP是一個流量的概念,雖然物質財富的存量要通過GDP的流量來積累,但是如果GDP是無效的甚至是對於存量有害的,那麼必然造成社會真實財富的喪失。而存量物質財富的喪失,如果沒有對應的貨幣同步銷毀的話,就會直接成為推動通貨膨脹上升的潛在因素。

不少年來,許多地方和部門養成了以GDP崇拜為思維和行為模式的習慣,熱衷於GDP數字的躥升,所以大搞新項目、大項目,熱衷於圈地、造樓,滿足於GDP數字的大躍進。有的地方,大搞各種園區,而不管這些園區是否能引來有持續性效益、環境保護合格的產業;有的搞面子工程,搞各種形式的大廣場、大消閒中心之類的,而不管有多少人在這裡遊覽和放鬆身心。有的強行搞大工程,結果大工程投入使用後卻不能發揮作用產生效益。這些行為,雖然創造了靚麗的GDP數據,但是消耗大量人力、物力和財力,卻沒有創造出相應的符合社會和人們需要的物質財富,這就形成了無效的GDP。而由於創造這些無效GDP,需要投放大量的貨幣,以及消耗大量的物質財富,卻沒有形成符合社會需要的新物質財富,因此造成物質浪費、貨幣超出物質需要,形成了一種造成物價上漲的壓力因素。

更有甚者,以破壞性的方式來創造GDP,給予通貨膨脹造成更大的壓力。不少地方對於樓房、道路等建築,是拆了建、建了拆、拆了再建,反覆折騰都是為了GDP。有的是老的道路還適合人們用,但是卻求快求大,另外再建新的,老線因此棄之不用而荒廢等等。這種方式造出的GDP,是以過去的GDP也就是物質存量的消失為代價的,雖然GDP增加了,但是社會財富可能並沒有增加。但是這種新造出來的GDP,卻對應了大量的新的貨幣投放,同時過去的存量GDP對應的貨幣量並不一定全部銷毀,因此造成流通中的貨幣量超過實際的物質財富,造成通貨膨脹的隱患。

必須放棄GDP崇拜症

這種以無效甚至是消失的GDP為代價創造出來的GDP,造成了物價上漲的潛在因素和隱患,最終會成為推動物價上漲的重要力量。多年來,這個問題在中國是比較嚴重的。這種因素,已經無疑是中國目前較高通貨膨脹的重要推手之一。所以,要解決中國的通貨膨脹,除了要解決貿易順差和外匯儲備過高引起的外匯佔款畸高而導致的通貨膨脹,和以投資大干快上而導致的貨幣超發與需求過旺導致的通貨膨脹以外,也要解決那些因為GDP崇拜症而引起的大量無效和消失的GDP所導致的通貨膨脹的問題。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放棄GDP崇拜症,不搞政績工程和面子工程,以市場和社會、人民的選擇為導向,讓GDP的形成符合真實的需要。只有這樣,才會解決無效和消失的GDP問題,消除製造通貨膨脹的另一個潛在的因素。

来源:證券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