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莊子材與不材之間 心態是關鍵(圖)

 2011-02-04 20:3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莊子在山中行走時,看見一棵大樹,枝葉十分茂盛,伐木的人在樹旁休息,卻不砍伐這棵樹。莊子問他什麼緣故,伐木的人說:「這棵樹沒有任何用處。」莊子於是對弟子說:「這棵樹因為不成材,所以才得以過完自然的壽命。」

莊子一行人從山裡出來後,借住在朋友家中,朋友很高興,吩咐僕人殺鵝來款待客人。僕人請示說:「一隻鵝會叫,另一隻不會叫,請問該殺哪一隻?」主人說:「殺不會叫的那只。」

以上是《莊子.山木》開場的一段故事。接著記載的是弟子的疑惑:「昨天山中的樹木,因為不成材得以過完自然的壽命;現在主人的鵝,卻因為不成材而被殺。老師打算如何自處呢?」這真是一個好問題。莊子笑著說:「我將處於成材與不成材之間。」

但是,「判斷」成材與不成材何者較為安全,顯然需要衡情度理的能力,以及隨機應變的本事,最後可能淪為苟且偷生而已。這又怎能代表莊子的真正思想呢?莊子於是借題發揮說:「隨著時勢變化,不作任何堅持。可以往上也可以往下,以和諧為考慮,遨遊於萬物之初的境地,駕御萬物而不被萬物所駕御,如此又怎麼會受拖累呢?」

談到「拖累」,自然界的啟示很清楚,「直木先伐,甘井先竭」(挺直的樹木先被砍伐,甘美的水井先被汲干)。至於人間事,莊子提醒我們:有聚合就有分離,有成功就有失敗,銳利的會受挫折,崇高的會被議論,有所作為就有所虧損。簡而言之,有所得就有所失,因此必須先消除得失之心。

這裡的原則是「虛己以游世」。莊子以生動的比喻來說明。譬如,「乘舟渡河時,被一艘空船撞上了,就算是急躁的人也不會發怒。如果有一個人在這艘船上,那麼快要碰撞時,就會呼喊著要他避開;一次呼喊不聽,二次呼喊不聽,到了第三次呼喊時,就會罵出難聽的話了。剛才不發怒而現在發怒,是因為剛才船上無人而現在有人。人若能空虛自我而在世間遨遊,那麼誰能傷害他呢!」

換言之,我們要學習的是「成為空船狀態」,在與人相處時,好像沒有什麼對自我的執著,成功了不欣喜,失敗了不難過。譬如,與國君相處是至為困難的挑戰。周文王找到一位臧地老人,並且拜他為太師,但是當文王向他請教國事時,他卻「悶聲不響沒有回應,又泛泛說些推辭的話。」(〈田子方〉)〈德充符〉中,魯哀公所信賴的醜人哀駘它的作為如出一轍,也是「悶聲不響沒有響應,又泛泛說些推辭的話。」何以能夠如此?因為他們化解了我執。

《莊子?人間世》記載蘧伯玉勸勉顏闔,期許他在與君主相處時,「外表上不如遷就,內心裏最好寬和」,但是遷就不要太過分,不然自己也會跟著喪失立場,並且崩潰失敗;寬和不要太明顯,不然自己也會跟著博取聲名,並且招致禍害。至於具體的表現則是:「君主如果像個嬰兒,你就伴同他像個嬰兒;他如果像個無威儀的人,你就伴同他像個無威儀的人;他如果像個無拘無束的人,你就伴同他像個無拘無束的人。能做到這一步,就不會有毛病被責怪了。」俗話說「伴君如伴虎」,能夠以上述方式通過這一關,那麼在世間行走自然平安無虞。

談到「虛己」,《山木》最後以旅店主人為例,說他有兩個小妾,一美一醜,但是他卻寵愛醜的而冷落美的。陽子見此情景不免好奇,詢問緣故。旅店主人說:「美麗的自以為美麗,我卻不覺得他美;醜陋的自以為醜陋,我卻不覺得他醜。」陽子於是對弟子說:「你們要記住,行善而不要自以為有善行,到哪裡會不受喜愛呢?」若不明白這個道理,即使優點再多,也會遭人責怪。「材與不材之間」,依然是以正確的心態為其關鍵。

来源:新三才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