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小川終於說話了

新聞報導都集中在對「池子」的解釋,但這是「只見其表、不知其裡」。周小川說出了五個關鍵的問題。第一,貨幣是否超發的問題;第二,流動性大小要用核心CPI解釋,不能隨意渲染流動性過剩;第三,金融危機期間加大流動性投放是異常情況下的正常狀態,只要設法減小副作用就可以了;第四,物價漲跌未必一定由通貨決定;第五,中國所處的經濟狀態不能說「正常」;第六,對「池子」的說明,是想告訴我們,未來提高法定存款準備金率,不是緊縮,而是對沖外匯佔款,100%的回收。

一個一個地解讀一下。

第一,貨幣超發問題。其一,價格因素:GDP統計剔除了物價因素,但貨幣供應量必須體現價格上漲對貨幣的需求,「貨幣超經濟發行是傳統計畫經濟的概念,因為那時候價格是固定的,用價格乘以實物量就是貨幣需求量」;其二,經濟的貨幣化過程:舉例說明,某公司的一塊地當年投資只有10萬元,對GDP貢獻也就10萬元,後來公司上市,這塊地評估1億元,股價作為貨幣端的表達是1億元,比當年投資10萬元的GDP高出1000倍,「那時候也沒有金融市場和服務市場,因此如果用那時候的概念是有問題的」;其三,儲蓄率的影響:高儲蓄國家和低儲蓄國家的廣義貨幣(M2)佔GDP的比重不一樣,中國是高儲蓄國家,因此M2佔GDP比重高;其四,在間接融資佔比高的情況下,M2佔GDP的比重就高,美國是典型的直接融資發達的國家,而中國間接融資比重大。結論是拿中國的M2跟美國的比不太恰當。

第二,貨幣供應量大小要看核心CPI,這是說中國現在的貨幣供應量是適中的,沒有貨幣過度投放的問題。因為,中國核心CPI只有1%左右的漲幅。

第三,周小川說:「應對全球性金融危機而造成的貨幣供應量明顯加大」。我認為,這不是中國一家的問題,而是世界性的問題。「2008年以來,我們採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即‘出拳要重,出手要快’,所有這些舉措不可能沒有超調。」我理解,周小川想說:不要總拿特殊情況下的特殊手段說事,那時這樣做是必須的,現在只要設法減少副作用就可以了。

第四,典型的池子是外匯儲備,但是儲備有不同的板塊,這些板塊也可以分成不同的池子,一些是保證進出口支付的;一些是為外資企業的分紅預備的;一些則是為「熱錢」準備的,它們進來後央行100%對沖掉,總量上不要對國民經濟產生負面影響,但是從個體上我們並沒有阻止它們賺點錢。

第五,中國經濟並沒有恢復常態,國際經濟復甦還存在一些不確定因素。這句話告訴我們,不能說中國的貨幣政策「已經可以恢復常態」。

第六,周小川說:「從現在的角度,衡量貨幣供應量偏多還是偏少的標準是核心CPI,因為有些價格跟貨幣聯繫較少,比如進口的大宗商品、氣候或者其他原因產生的物價變動」。這席話告訴我們,不要一看到物價上漲就說「通貨膨脹」,有些商品價格跟貨幣多發少發,沒什麼關係。

本文留言

作者鈕文新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