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大陸民營經濟需要超越的「三道門」

 2010-11-25 10:04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1
    小字

【看中國記者陸蕊綜合報導】20世紀50年代,中國採用了一種強制的、政治的手段對所謂的「資本主義工商業」進行了社會主義改造,幾年間變全國所有的生產資料私有制企業的性質為國有,實現了所謂的社會主義公有制。且不說文革後對這個問題的反思如何,要知道靠這種方式取得的經濟發展並不順暢。所以,1979年後因窮思變引發的改革,首先是允許私有經濟的發展,但強調它是對公有制經濟的「補充」,是從屬地位。

在私有經濟得到大發展,已經突破了補充和附屬地位的時候,經濟學家們有意無意的繞開了公有、私有這個政治敏感詞,用了一種新的提法——民營經濟。此後,國有經濟、民營經濟、外資經濟成了中國經濟的三大主體。值得一提的是,根據中國國家統計局公布的資料,2008年,非國有企業稅收佔總稅收的61.90%,利潤佔利潤總額的70.34%,就業人數佔總就業人數的79.70%。就是說,財政收入的主要來源是民營經濟,高達八成的勞動者在民營企業就業。然而,民營經濟的發展也不順利,這緣於其發展道路上的三道門,或許你會認為是經濟學意義上的行業進入門檻,事實並非如此。

一、玻璃門。這是一種有形的、硬體性的限制。「玻璃門」是指民企在政策、資源和市場准入等方面受到的種種限制。它表現為國有企業仍然比民營企業在融資、技術、市場等方面享有特權,特別是壟斷性央企,是一種不公平的競爭。如果市場供不應求,民營企業會得以補充,一旦市場飽和首先退出的就是民營企業。很多民營企業家覺得國有企業在政策上獲得了國家越來越多的優惠和傾斜,而民營企業自身沒有得到公正的對待。中國缺乏一種能確保民企合法和持續增長的制度。

有民營企業家說:雖然今年5月國務院發布「關於鼓勵和引導民間投資健康發展的若干意見」,即「新36條」,但局面似乎沒有多大改善,壁壘依然存在,而且一些地方政府陽奉陰違。「我判斷就算是細則出來了,也未必會打破‘玻璃門’」。民營企業家緣何如此悲觀,因為對民營企業只是範範的鼓勵進入,並無具體幫助措施。

二、彈簧門。先允許進入,然後再彈出去,這意味著投資的失敗。有的是因為在競爭中鬥不過國企,損兵折將。有的是因為政策有變,重新被國有。典型的例子是山西煤礦,當時是通過招商引資吸引了民間資本的進入,但由於煤礦事故頻發,便有政府歸罪於民企,接下來由行政權主導對企業進行重組,嚴重侵害民間投資者的權益,也使政府信用嚴重透支,失去投資者信任。

民營企業家認為,在這種情況下,民企可以採取的策略不是和國企對抗,因為「一對抗死得更快」,而是先和國企合作,逐漸爭取平起平坐的地位,同時不要單槍匹馬,盡量形成自己的組織和協會,通過合法渠道反映自身訴求。

三、隱形門。指的是商場上的潛規則,在這種規則下,權、錢交易成為正當交易的代價,成為不可避免的交易。有企業家解釋說:「比如說四萬億投資,涉及到電網改造等許多配套項目。採購誰的不採購誰的,學問很大。明明你的產品比他的好,價格也比他的便宜,就是不用你的。這背後就是關係和權力。」他強調:「這種隱形門更可怕,把社會風氣都帶壞了!」

面對無法超越的三門,一些民營企業家憤而出走,到海外投資與併購。一些成功人士開始交流成功並購的經驗。更多的人則強調回歸本真的市場精神,一絲不苟地提供產品和服務,爭取消費者的認可,這是民企在一個不公平的競技場上發揮自身高效優勢,戰勝對手的最佳路徑。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