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留學生如何融入所在國文化

 2010-11-15 00:2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直以來,從中國走出的留學生,以他們的專注、刻苦、專業水平高而在海外備受讚譽,中國的優秀學生也一直是各大名校所爭相邀請的對象。(newstarnet.com)

但對海外學子來說,不僅需要高質量完成學業,還要讓所在國的同學、民眾通過自己的表現瞭解中國和中國文化,從而擔當起民間文化交流使者的責任。(newstarnet.com)

筆者通過親身體會,認為留學生在以下幾方面值得注意。(newstarnet.com)

第一,留學生初出國門面對的首要問題是語言障礙。以新加坡為例,由於英語是新加坡學校第一授課語言,在新加坡的中國學生較來自於其他國家(印度、馬來西亞等國家)的學生具有一定的劣勢,不易自信而又流利地與同學、老師進行交流。(newstarnet.com)

以往的中國留學生大都能發揚自己在國內那種不怕吃苦、專心致志的學習精神,以儘可能短的時間適應一個完全陌生的語言環境。但隨著中國學生負笈海外的渠道越來越多,學生的整體水平可能參差不齊,尤其體現在對於語言的掌握方面。由於交流上的障礙,當地學生無法瞭解中國學生,因此,也會出現一些苛求、不解甚至偏見,這就需要留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盡快克服語言障礙,進入狀態。(newstarnet.com)

第二,過去,由於留學生人數相對較少,他們大多「迫使」自己同本地同學融為一體,以免被邊緣化,現在隨著人數的增多,顯性的或是隱性的「小團體」便出現了。在這個人際交往的圈子裡,大家來自同一個地方,說同一種語言,甚至所關注的話題、所欣賞的娛樂節目,都有著很強的同一性與排它性,阻礙了留學生與本地學生交流的步伐。(newstarnet.com)

以筆者所在的新加坡國立大學為例,有佔總數近10%的學生是國際學生,科學和工程相關學科這一比例更高。在開展一些團體性課題研究時,中國同學大多傾向於尋找來自國內的同學合作,當地學生被阻擋於小團體之外。久而久之,這些小團體就可能在大的學術環境中被孤立,這種孤立無援的外部環境反過來會使得這種團體內的聯繫更為緊密。這樣的一個直接後果是,一旦留學生選擇了不與本地學生合作,他便永遠沒有機會再合作,直到他在一個全新環境重新開始。因此,不要囿於自己熟悉的小團體,要勇敢邁出第一步,選擇與當地同學進行合作,這樣才能更快地適應新的學校。(newstarnet.com)

第三,由於教育理念與教育制度的不同,中國學生在走出國門後往往會經歷相當長一段時間的不適應。這種不適應並非因為語言能力,而是源自於過去所接受的教育不同,這使得中國學生很難迅速從國內教育體系及思想觀念中走出來,進入一個新的體系。比如,新加坡的學校裡,那些只想自己成功而缺少合作精神的學生會受到同學的孤立,以團體協作、互幫互助為主體的互助精神受到弘揚。部分學生面對這種理念上的變化會感到不適應,無法快速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因此,唯有瞭解並適應了這種理念差異,才能與所在國學生進行很好的交流與合作。(

来源:星網訊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