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價水平的超預期上升和貨幣政策的明確收緊,表明一場對抗通脹的行動正在展開。面對因前期貨幣超量發行而引發的通脹預期,投資者應當何去何從?
11日,國家統計局公布10月經濟數據,其中,消費者價格指數(CPI)同比上漲4.4%,創近24個月來的新高。就在數據發布前的10日晚,央行宣布上調存款準備金率0.5個百分點,達到17.5%的歷史最高水平。其中四大國有銀行受10月份定向調控的影響,存款準備金率已創下18%的歷史新高。
此外,11日早間,人民幣對美元中間價報6.6242,11月份中間價已累計走高686個點,升值幅度達1%,而6月份匯改至今人民幣匯率共升值3%。11日央行公開市場操作,本週回籠資金300億元,各期限央票發行利率逐步上行。
物價數據的超預期上升和多項緊縮貨幣工具的運用,表明通貨膨脹正離我們越來越近。事實上,通脹的苗頭此前已經多有反映,民間流傳的「豆你玩、蒜你狠、玉米瘋、姜你軍、油不得、糖高宗」等戲謔之語,描述的正是與居民生活息息相關的一些食品價格出現輪番上漲的情形。
無論成因多麼複雜,通貨膨脹終究是一種貨幣現象。全球金融危機後,極度寬鬆的貨幣政策和大規模的財政刺激計畫,早已為經濟復甦後物價水平的上升埋下了隱患。國內有超量發行的貨幣,國際上更有像美聯儲之類的二次定量寬鬆貨幣政策。美國、歐盟、日本等發達經濟體為刺激疲弱的經濟,加快開動印鈔機,這為貨幣在全球的氾濫提供了基礎。其結果是,國際大宗商品價格持續攀升,熱錢加速流入經濟復甦良好的新興經濟體,尤其是中國。
加息是克服通脹的一種有效工具,然而,年內再次加息則面臨兩難困境。首先,全球主要發達國家都把利率維持在較低的水平,若央行無法有效控制熱錢流入,加息將衍生出更多的流動性,政策效果大打折扣;其次,儘管10月20日已上調基準利率25個基點,但實際利率為負的局面並沒有得到根本改善,若未來通貨膨脹繼續在高位徘徊,將令居民儲蓄存款搬家局面越演越烈。
因流動性氾濫,未來面臨的通貨膨脹格局可能更為嚴峻,央行再度加息的概率較高。根據近期的幾次經驗,加息的時機通常選擇在重要的宏觀經濟數據發布的前一天。
通脹實際上是對老百姓的隱性課稅,因為它在無形中降低了貨幣的購買能力。不過,持幣量的虛增會增強人們的消費信心。因此,消費類板塊的抗通脹行情有望呈現。另外,在通脹年代,資源類商品的價格通常會被推高。因此,投資像與黃金、石油、有色金屬等大宗商品有關的股票、期貨類金融產品,也有望獲得較好的投資回報。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通脹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