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敬璉:依賴投資的增長陷入惡性循環(圖)

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研究員吳敬璉11月6日在「財新峰會:變革世界的中國策」上表示,依靠投資拉動經濟增長不可持續。

吳敬璉說,中國從1953年第一個五年計畫以來,一直採取了依靠資本投入支撐增長的經濟發展方式,而當城市化進程加速後,自然資源,特別是土地資源在經濟增長中扮演重要角色。這種增長方式必然導致收入分配中,資本所有者所佔分額不斷提高,勞動和專業勞動所有者收入所佔份額不斷降低。

資源所有者收入主要是政府收入和富裕人群收入,而政府和富裕人群的儲蓄傾向是高的,消費傾向是低的,勞動者和專業勞動者的消費傾向是高的,儲蓄傾向是比較低的。二者反差造成整個經濟內部失衡,即儲蓄份額變得越來越高,現在已經達到了50%的高比重。

吳敬璉分析說,投資和出超成為巨額儲蓄的出口,以投資來拉動經濟增長,以進出口來彌補內部需求不足。這就造成了多年來困擾我們的社會經濟政治問題,例如貧富分化等。

吳敬璉認為,如果不能夠改變這樣一種經濟增長方式,我們要保持一定的經濟增長率,要走出經濟危機陰霾,唯一的辦法就是增加投資,特別是政府投資。這就是一種惡性循環,從去年到今年,內部失衡沒有取得重大的成果,相反還有一些惡化的趨勢。

2009年,中國經濟增長了達到9.1,推動力量來自極度寬鬆的投資政策,貸款達到11萬億左右。吳敬璉說,投資佔GDP比重已經達到47%,這是任何一個國家任何一個時期沒有過的,其負面效應也不可低估。

本文留言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