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德國專家:中國能增長,是不惜一切代價(組圖)

一位德國市場分析師眼中的中國經濟

 2010-11-06 23:09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3
    小字


一位中國股民面對金融危機 (美聯社供稿)

美國經濟爆發危機以來,不少西方經濟分析機構,都把希望寄託在增長強勁的中國市場上。而西方一般民眾因為缺乏專業知識和對中國深入的瞭解,也很少能對如大銀行或保險公司的中國市場分析,提出自己的質疑。但德國金融分析界開始異軍突起的所謂「市場獨立分析師」逐步地在試圖填補這一空白。

質疑中國增長模式

阿列克瑟大·佩波爾(Alexsander Peball)作為經濟學者從事「市場獨立分析師」的職業已有十年了。這位以向理財客戶提供所謂「股市分析快件」為生的年輕人,不從屬於任何大公司,並聲稱自己和任何大型股市投資機構沒有諮詢合同。在他提供的產品中,絕對不建議或否決任何國家任何公司的股票或者債券。在與本臺記者交談中,他提出對西方對中國市場的通常分析的懷疑,指出:尤其是自己出售股票或基金的各大銀行和保險公司,更是在自己的世界經濟分析中,把中國經濟的現狀和前景描寫得十分誘人。間或也有比如德國的德意志銀行提出要警惕中國的房地產市場泡沫和通貨膨脹的聲音,但在德國經濟媒體中這樣的聲音,不屬於主流,而提出中國增長模式問題的人就更少。佩波爾認為中國的模式是:

「中國的增長主要集中在對基礎設施的投資上。近年來,主要有地方政府融資。地方政府本沒有融資的權利,卻想盡一切辦法,在預算外利用所謂地方政府融資平臺,繞過法律的禁忌。這一點很像美國2007年爆發的次貸危機模式。」

質疑中國貨幣總量

觀察德國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分析,會發現,在本國非常關注貨幣總量、始終大聲疾呼要警惕通貨膨脹的西方經濟師,甚至包括大銀行市場調查部經濟師們,卻很少關注中國貨幣總量從1997年以來,始終以兩位數增長這個事實。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德國的中國經濟研究專家在對本臺記者談起中國經濟狀況時,認為中國國家債務規模很小,所以即便貨幣發行很快,只要經濟增長速度很高,也還問題不大。這和美國政府高負債不可同日而語。但佩波爾恰恰對此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中國要增長,中國能增長,唯一的問題是不惜一切代價。中國政府主要不是通過公開負債,來解決增長需要的資金,而是通過過快過量發行貨幣。多年以來,中國平均每年貨幣總量增長超過20%。即便在2008年底2009年年初,美國政府在大幅度向市場注入資金,以救燃眉之急的時候,美國的貨幣發行量也還遠遠達不到這樣的規模。」


中國巨大經濟增長數字的背後(美聯社提供,攝影:Andy Wong)

質疑中國國家負債總水平

事實上,中國中央銀行前不久提出的貨幣計畫執行報告,印證了這位杜塞爾多夫孤軍奮戰的「獨立市場分析師」的看法:43萬億過量發行的貨幣,即便在北京政府那裡,現在也被定義為中國經濟目前面臨的重大挑戰。當然,「獨立」的身份並不意味著佩波爾拒絕和其他經濟分析機構合作,甚至普遍懷疑那些機構對中國經濟的分析。比方說對中國國家負債到底有多高,有沒有接近或超過國家負債不能超過國民經濟總值的60%的這條紅線,佩波爾就選擇了曾一度備受質疑的美國投資銀行美林(Merrill Lynch)的分析:

「中國國家官方公布的國家債務負擔不高,只有百分之二十;但如果把地方政府融資缺口也計算進去,這個負債規模,就可能達到國民生產總值的75%。這是美林-美洲銀行提供的數字。」

来源:德國之聲中文網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