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豚」一族釋放了什麼信號(圖)

受CPI指數居高不下影響,河南生活必需品市場六成以上商品價格上漲,糧食、食用油、豬肉、水果價格再攀新高。部分市民為避免物價的進一步上漲,開始大量囤積生活必需品,有人甚至自稱「豚(囤)」。

物價上漲的預期固然是催生「海豚」一族的根源所在,不過,「海豚」式的囤貨方式,其實又從另一方面加劇了貨源緊俏的局面,從這個角度來看,近期必需品市場商品價格的上漲,也完全可能有「海豚」一族的功勞。

應該承認,通脹很多時候其實未必來自市場本身,也有可能是因為對於通脹的預期甚至物價走勢的誤判等心理因素而導致的虛假通脹。這其實和金融市場裡的追漲殺跌往往會導致金融產品的價格嚴重偏離價值是一個道理。

可見,「海豚」一族之所以養成了囤積的習慣,的確可能是自己嚇自己,也可能與過於緊張和敏感的心理因素有關。但是,放在物價不斷上漲的背景下,為了保衛自己的購買力,不讓物價上漲侵吞自己的資產,影響自己的生活,「海豚」一族的湧現,恐怕並不能全部歸於心理因素,這一現象所透露出來的經濟信號,倒是更應得到充分的重視。

事實上,囤貨這事兒其實並不輕鬆快意,既然啥東西都有有效期,即便未必都會過期,至少也有可能囤得不那麼新鮮,可見,只要沒有物價上漲的預期,人們並不會沒事找事甘當「海豚」。之所以仍然選擇當「海豚」,顯然是對漲價風險的擔憂要更勝一籌,而春江水暖鴨先知,對於物價,老百姓其實最有發言權。可見,真要改變「海豚」一族的行為方式,僅僅是一句「不必盲目搶購」,顯然說服力不夠,甚至還有可能成為誤導。既然是流動性過度帶來的物價加速上漲預期把老百姓變成了「海豚」,解鈴當然還需繫鈴人。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本文留言

作者吳江相關文章


近期讀者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