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偕到老
根據史料載,我國古代夫妻雙鏡成對使用。自漢代以後,常用銅鏡作為男女愛情的信物,生前相互贈送,死後隨葬。
細觀此面「破鏡重圓」鏡(見圖1):鏡圓寓意花好月圓,美滿幸福;飛鹿與飛馬的粗獷代表男方官祿的亨通與騰達;鳳凰與孔雀的柔美代表女方的華貴與美麗;12只蜜蜂花卉相偎相依,象徵夫妻愛情甜蜜,富貴安逸;蛙(同娃)鈕居中,長尾飄逸,寓意子孫長延萬代。
既然,古人將吉祥的愛情信物並寓意美滿幸福的銅鏡「破鏡重圓」,又怎麼會在死後分半而葬呢?如果是習俗,由後代為死者夫妻雙方墓穴中各置半面,又是如何放置的呢?石翁百思不得其解。試想:1.若先逝的一方攜半面銅鏡而去,在世一方空守半面殘鏡以表懷念與忠貞,恐怕不符常情。2.由死者後代放置,那麼後代先在先逝的一方放置半面,剩下的半面由後代來保留,待後逝一方逝去時再放置另一半,也不合情理。3.如果等到父母都去逝的時候,同時將銅鏡分葬的話,後代打開先逝的一方的墓穴,再放入半面殘鏡,顯然又不合乎邏輯。4.如果夫妻膝下沒有後代,又是如何呢?半面銅鏡分葬的習俗由何而來呢?
帶著新的不解,石翁從藏書《中國吉祥百圖》中找到了答案:這便引出了看似與此無關,其實密切相關的成語———同偕到老。自商周時代起,古人就用青銅磨光做鏡子,光亮可照人,背面雕有精美紋飾。到戰國是已很流行,漢、唐時更加精美。銅鏡的「銅」與「同」諧音,「鞋」與「偕」諧音,合為「同偕到老」,寓意恩愛夫妻白頭到老。(圖2)
從「同偕到老」一詞不難看出:古代恩愛夫妻把精美銅鏡的完整與不朽視為忠貞不渝的愛情,並作為愛情信物使用到老。整面銅鏡直置墓地,寓意白頭到老,世代相傳的墓葬做法也就隨之成為一種墓葬習俗。現代墓葬時,仍要為死者佩穿一雙很講究的鞋子,這就充分的印證了這一習俗。隨著戰亂以及青銅工藝的失傳、科技的發展以及其他飾鏡取代銅鏡,墓葬習俗也隨之而減,而今的墓葬中沒有鏡子,也就不足為奇了。與此同時,人們也很少提及「同偕到老」一詞。
從「破鏡重圓」到「同偕到老」,都印證了古代恩愛夫妻以銅鏡作為愛情信物,白頭到老的事實。由於戰亂等原因而分離的恩愛夫妻,多以鏡為證,以求他日重逢時破境重緣。然而,客死他鄉未能破境重緣者,則只能各自半鏡而葬了;後者找到先逝者時,則鄰墓分葬了;真正破鏡重緣的,也就「破境重圓」,隨墓而葬了。
至此,隨著我們大連這面藏鏡的現身與印證以及對「破鏡重圓」成語的蓋棺定論,事先由「半鏡未圓」、「殘鏡今圓」實物而引發的「破鏡重圓」是一種對愛情的憧憬和「半鏡分葬」是一種民間習俗的說法,也就隨之不消自滅了。
這便是收藏與考古的真正意義所在———博古通今。只有我們不斷地去肯定與否定、否定與肯定歷史;不斷地去認知歷史、還原歷史、傳承歷史,才能光大我們傳統的民族文化。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 關鍵字搜索:
- 古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