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經濟從危機管理走向常態管理之時,始於危機時期的中國某些省份的投資大躍進發展模式轟然垮臺。
投資大躍進典型的是湖北省,他們把地方政府工作公司化做到了極致,因此在回歸常態的過程中,顯示出制訂政策時的不理性。
今年3月22日,湖北省發改委主任任許克振公布了12萬億投資計畫,消息一出,外界質疑之聲不絕,無論從湖北的財力與融資能力,12萬億投資規模是不可能完成的任務。3月26日,湖北省發改委副主任王玉祥接受CCTV新聞1+1連線採訪時,信誓旦旦表示,12萬億在今後6年乃至更長一段時間,是可以實現的:「風險都在可控範圍內。」
很難理解,有關決策者根據什麼敢於做出龐大的投資規劃。是湖北省2009年GDP1.28萬億的10倍,城鎮固定資產投資的17倍,更是2008年中央4萬億投資的3倍,超過雲南省未來5年3萬億投資的4倍,是廣東省今後5年2.3萬億的5倍。
投融資規劃之大超出了正常人的想像,根本無法籌措到足夠資金。湖北公布的從2009-2012年5萬億資金投資來源,包括各級財政性資金4300億元,銀行貸款7700億元,企事業單位自籌32500億元,利用外資、債券等其他資金5600億元。剩下的1萬億資金缺口據稱是在民間資本中尋找。湖北的各級財政來源很不靠譜,十幾個地級市年財政收入超過60億的了了無幾;中央專款專用的對口資金只有400億元;銀監會目前正在收緊地方投融資平臺,湖北省向銀行借貸7700億元屬於昏話。
12萬億的投資方案是投資經濟發展到極限的產物,也是地方政府將自身打造成集團公司孤注一擲的努力。由於從銀行、財政難以得到足夠的資金,地方政府惟一的辦法是將掌握的資產不斷兌現,從融資平臺換取資金。
這一計畫有效實施,必須具備三個前提條件:第一,政府治下的公司效益上升,能夠在 資本市場獲取高額溢價;第二,地方的投融資平臺受到嚴格管理,參照新加坡與挪威等國的主權基金模式,按照市場規律運作;第三,中國的貨幣發行量繼續瘋狂上升,房地產價格上升,使地方政府擁有最大、猶如聚寶盆的抵押資產。
湖北省試圖實現投融資平臺的市場化運作,可惜成效不彰。
上市公司業績堪憂。湖北有將近70家的上市公司在證券市場融資,但有證券業界人士曾經向媒體披露,湖北現有上市公司中將近1/4已喪失融資功能,垃圾股頗多,有的已被外地買殼,有的正在成為殼資源。保護殼資源、重組上市成為主要手段,我們再次看到垃圾股浴火重生的一幕。
2009年,湖北省推動6家高險公司通過重組來化解風險,部分公司重組工作已完成。圍繞重組,武漢塑料等概念已經成為市場熱門炒作概念,如同一出鬧劇。今年3月31日,湖北省資本市場建設工作會議表示,該省今年將著力推動市場化的併購重組,推動上市公司與優質產業整合,不斷壯大其規模;年內力爭1至2家目標公司實現整體上市。 而整個湖北省的上市後備企業有300多家。
上市只是一個方面,按照《武漢市加快金融產業發展實施方案》,到2015年前,武漢市將培育發展1個資產過2000億元的金融控股集團,並將壯大4個綜合性投融資平臺、建立5~6家專業性的投融資平臺。所有的這些投融資平臺都是投資項目的輸液管道, 把所有的社會資源吸進政府項目之中。
投融資平臺蘊含著極大的風險。融資平臺主要來源就是銀行信貸與直接融資,極度分散的貸款似有隱藏風險之嫌。以武漢經開投資有限公司為例,52.75億元貸款餘額散落在14家商業銀行之中,風險有待調查。
整個湖北依托政府信用為擔保的融資平台資金缺口,達到559.21億元。湖北省內285戶政府融資平臺已轉換地方財政擔保1575.06億元,剩餘由財政擔保的474.47億元須在7月底前完成轉換。今年三季度的貸款轉換期,將是地方投融資平臺非常難熬的時期。
而投資效率,更是難以把握。可以瞭解的是,湖北全省貸款餘額為2608.74億元,項目貸款餘額是2310.06億元,差額高達298.68億元,貸款差額不知流向何處。是跑冒滴漏,還是有其他用處?沒有人能夠瞭解政府投融資平臺的償債能力如何,也許,這些平臺從未考慮償債、回饋投資者,從來都是以抵押、互相擔保、借貸、融資,向各方吸取資金。
政府相信有形之手可以掌握所有的經濟領域,12萬億投資涉及基礎設施、製造業、服務業等各個領域,在市場化三十年後的今天,地方政府依仗權力成為公司化身。毫不奇怪,在當地,政府與企業家關係遠遠談不上融洽。
所幸全球經濟開始逐漸恢復常態,對於風險、效率的考慮壓倒了投資大躍進。否則,會有多少地方政府推出數萬億元的投資大躍進方案,中國金融危機會有多遠,真讓人驚出一身冷汗。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當代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