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西潮下的文化與藝術(組圖)

 2010-03-23 20:2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各踞世界一端的東方與西方,地理位置相距數百萬哩之遙,但因為穿梭其間的探險家、商旅,或是大規模的政治軍事角力,又或者只是不期而遇下的意外接觸,東方與西方的文化與藝術的交流不斷進行著。十七、十八世紀以前,地球東西兩邊的人們可能已經使用著同一種器皿,又可能同樣為某一種裝飾紋樣著迷。十七、十八世紀的傳教士和商旅往來又加深東西雙方頻繁的接觸,這種種接觸,讓各自看見自身以外的世界,也讓原來已存在的亞洲文化圈掀起另一股西潮衝擊的波瀾。


粉彩黃地鏤空葫蘆轉心瓶  清 乾隆 1736-1795   高30.2公分 口徑3.7公分 足徑10.4公分

乾隆時期由景德鎮御窯廠督陶官唐英創燒的轉心瓶,原創點可能得自西洋機械鐘錶、或是由車床鏇磨製作完成的西洋套杯和象牙工藝的啟發。在組合、黏結的機巧中,巧妙地將小瓶子套進大瓶子之中,藉由特殊的內底設計,使兩件瓶子彼此套扣卻又因互不相黏而能自在的轉動。此件作品以象徵「福祿」的葫蘆為形,器身份上下兩截,上截自腰部與內瓶相連,以手輕觸外瓶頸部,可以帶動內瓶的轉動。下截腹部裝飾鏤空回紋,兩兩一組,透過紋路本身彎轉多變化的線條,讓穿透的立體回文上下扣合、彼此不分離。器口邊、腰、底邊及足皆繪花卉圖案,作為主紋的黃地粉彩皮球形團花則反映出中日紋飾互為學習模仿的一面。內瓶施朱紅色釉,器底以青花書「大清乾隆年制」三行楷款。全器於器形、釉彩和轉動的設計中,傳達出乾隆官窯同時將不同風格的創作元素融為一器的表現。


木製多層套杯 十七世紀 德國南部通高15公分 最大杯徑6公分 最小杯徑1.5公分

外表看起來像一個不起眼的木筒,其實是一個收納盒,打開之後,讓人著實下了一跳,藏了三十多個高足杯,不信的話你可以數數看,杯壁薄得僅像紙一樣,一個套著一個,最後整個可以收在木筒內,是不是像在變魔術一樣。這樣的作品是十七世紀德國南部地區製作出來,可能作為外交禮品進入到清宮中。德國十六、十七世紀時以車床鏇磨象牙及木器的工藝在各個宮廷中迅速地展開,操作車床(lathe)因為需要精密的幾何學知識和高度的技術,被納入作為貴族教育的一環,用車床鏇磨象牙成為王侯們休閑的玩好之一,除了是王侯們用手的活動來調劑用腦的繁瑣政務,也是培養他們具有耐心的美德。在當時,用車床鏇磨(turning)被認為是完全不同於彫刻的一種成形的行為,彫刻(carving)是工藝(craft),而鏇磨則是一種機械技巧(mechanicalskill),必需利用機械來執行,可延伸人的器官所能達到的極限範疇。


雕像牙球帽架清 十九世紀

一看到層層鏤雕的廣東象牙球,大家第一個想到工匠的奇工巧藝,以及西方人眼中的中國意象,此件二十一層雲龍紋象牙球帽架就是非常典型的作品。但是其實鏤雕像牙多層套球的背後,藏有過去不為人知的秘密。我們現在熟知的象牙球與歐洲象牙球有著許多驚人的共通處,首先從根本的車床磨碹搭配特殊鉤刀到製作工序的成套工藝技術,到球體幾何概念以及局部間的螺旋結組,都顯示廣東象牙球與歐洲象牙製作有極大的相關性;二來我們又有清宮中收藏有歐洲牙雕作品,以及清宮使用西洋碹床製作象牙圓器以及搭配銅盤碹作繁複花紋之記錄作為重要證據。從清宮造辦處吸收西洋車碹技術後碹做各式象牙工藝品,到廣東工匠製作代表中國工藝成就的象牙球大量外銷,新傳統的建立不言可喻。

當東方遇見西方

西方人眼中的亞洲世界究竟是什麼模樣?而亞洲瞭解的西方又有什麼情調?透過文物我們感受到過去曾經存在、現在也正在發生,屬於東方與西方相遇、交流以及相互認識的故事。


亞洲新圖十八世紀

這幅1729年出版的亞洲地圖,是由約翰.博格(JohannWeigel,?-1746)與褚仁(AdamF.Zurner)繪製的,地名及方位以拉丁文標示。圖中運用十六世紀「麥卡托投影法」的製圖技術,將整個亞洲平展於圖面上,並且可以準確測繪出經緯線。本圖最具特色的二個地方,首先在於使用微型畫的技巧,將海岸線刻劃成扭曲的線條,並以斜線標注海洋、湖澤所在;再者,地圖的左下方,飾以具亞洲特色的像、駱駝、椰樹等動、植物,以及人物圖像。圖繪用色多樣,而所繪亞洲,雖然在局部形狀、地理位置及距離略有失真,但呈現出十八世紀早期歐洲人眼中的亞洲面貌,是一幅透過西方人視角所勾勒出來東方風貌的裝飾性地圖。


郞世寧四季花卉棋盤十八世紀

這件《四季花卉》大小約若一方冊頁,但卻可依棋盤形式折疊,為多寶格內奇巧之物。畫中描繪各類植物,包括玉蘭、荷花、菊花和梅花等,將春夏秋冬四季花卉溶於一景,合於中國傳統四季循環、生生不息的畫題。但此圖的繪畫技法則不傳統,因為畫家為義大利籍傳教士郎世寧。他透過細緻的顏色控制,讓畫中花卉像打過光似的,顯得特別瑩潔完美。樹石部分雖模仿中國畫作的外形,但將原本皴線,改造得較短促而一致,以求服務於刻畫質地的目標下。《四季花卉》一作,雖可說是受中國典範約束的西洋畫作,但也可說是融合西方技法的新的中國畫。

亞洲的新亞洲

東方與西方的碰撞,讓亞洲內部產生不同程度與範圍的質變。由產制於東方的文物,我們可以觀察亞洲如何吸收外來文化,並將西方的影響轉換成藝術創新的靈感來源,形成亞洲與「舊傳統」的一場「新對話」。

来源:臺灣國立故宮博物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