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清明上墳有「四忌」 子孫後代要牢記(組圖)

作者:初新整理   2024-04-04 00:00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老話有云:「清明祭祖有四忌,子孫後代切莫忘記。」
老話有云:「清明祭祖有四忌,子孫後代切莫忘記。」

轉瞬間清明已經到來。作為傳統節日,清明節總受到民眾的重視。它不只象徵中國一大重要的傳統節日,更藉由掃墓等儀式活動體現了孝道這一傳統美德。俗話說「百善孝為先」,無論過去或現在,孝都占據關鍵位置,不可缺少。關於清明祭祀,民間流傳一俗語:「清明祭祖有四忌,子孫後代切莫忘記」,今天就來解釋這俗話中的「四忌」到底是甚麼意思。 

按照輩分進行祭拜,是尊重祖先和維繫家族傳統的重要方式之一。
按照輩分進行祭拜,是尊重祖先和維繫家族傳統的重要方式之一。

清明節是民眾掃墓、祭奠祖先的重要傳統節日。在清明節到來前後,民眾會紛紛攜帶水、鮮花、食物等供品,前往墓地進行祭祀、掃墓及燒紙等民俗儀式。那麼,在此期間我們要注意哪四種禁忌呢?

一、忌諱輩分不分

在中華傳統文化裡,祭祀均位於重要位置。按照輩分進行祭拜則是尊重祖先與維繫家族傳統的重要方法之一。至於參與清明節祭祀的人,則是全體國民。無論君王大臣或平頭百姓,均在這一節日祭拜先人。古人之所以如此重視祭祀,是因為清明掃墓等儀式體現著對人倫的重視,而今人逐漸淡忘的「仁義」與「孝悌」,則是中華民族傳統道德的核心。民眾在祭奠與追思的過程中,能持續孕育著對前人的感恩心情。

正因前人如此重視人倫,因此在種種祭祀儀式中,理應按照輩分順序依次祭拜先祖,藉此傳遞尊敬與感激。所以,在清明節祭祖期間,也應遵循古之慣例,由家族中地位最尊崇的長者率領家族成員進行祭拜,接著再由各家庭成員依次表達感念之情。不過,時至今日,此一傳統習俗已經逐漸改換。

二、忌諱帶病掃墓

由於人們在患病期間,身體往往虛弱,情緒則會顯得低落。因此,即使墓地位於室外開闊之地,卻也不適合患病前去。為甚麼呢?因為墓地被視為陰氣濃重之地,因此恐讓身體虛弱之人受涼,亦有可能令人觸景生情,產生負面情緒。基於這兩方面因素,專家多建議患病留在家中休息即可,不須強撐身子前往掃墓。

三、忌諱女婿上娘家墳

民間流傳一俗語:「女婿不上娘家墳,上墳妻家無後人」。這古語揭示清明節時女婿是不參加妻子娘家祭祖的傳統。

不過,時代更迭,諸多習俗在當今社會中已經出現很大變化。在現代人觀念中,無論是兒子或女兒,都屬於自己的後代子孫,因此女婿也被視為家庭的一分子。所以,一些女婿會自主、自如的參與妻子家的祭祖活動,祭拜自己的親人。

體力不濟或易受氣候影響的老年人,應評估風險再決定是否掃墓。
體力不濟或易受氣候影響的老年人,應評估風險再決定是否掃墓。(以上圖片來源皆為Pexels)

四、忌諱七十歲以上的長者上墳

對一些體力不濟或容易受到氣候影響的長者而言,清明節參加掃墓恐造成身體不適,提高風險。畢竟,參與一年一度的掃墓,難免需要從事一些體力活兒,其中包括整理墓地、擺設祭品等等。即使長者因體力關係不須幫忙,卻也得在旁邊等待些時間,如若天氣炎熱或寒涼,同樣會引發身體不適,因此不建議年長者參與這一類活動。

最後,跟各位分享至聖先師孔子說過的話:「慎終追遠,民德歸厚矣。」如果人人都能恭敬的追思先祖,社會的道德風俗就會很淳厚。 雖然社會風氣一直在變,但無論如何都不能忘記祖先。做人必須要知本知源,才能夠生生不息,這也才是為人的基本道理。


来源:看中國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