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我從國民黨74師倖存人員聽到的敗因

作者:一點五  2010-02-02 03:0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國軍74師先遣團團長乃我縣土著,由於他的緣故,本地很多青年都入伍到了74師。雖說「好男不當兵」,但能在74師當兵則例外,據我認識的74師倖存官兵回憶,當年這是一件光宗耀祖的事情。

今天故事的主人翁,是一位姓何的老人,該老人曾參加過對張靈甫將軍的安葬。

國軍的殘軍敗將,在新社會的地位很低,幾乎等同於「地富反壞右」,因此那年月我們都是用本地對老年人最輕蔑的稱呼「某某老角」來喊他。老人姓何,大人小孩都叫他「何家老角」,老人從不計較,至於他的名字,早被人們遺忘了。

老人在74師是一名機槍班副班長,在著名的孟良崮戰役中被我軍俘虜,釋放回家後當了一名農民,終生未娶,我認識他時仍然孤身一人過著自己養活自己的生活。

有一天我問「何家老角」:在孟良崮是不是沒有彈藥了,老人家說有;我問是不是沒有吃的了,老人家說有;我問是不是火力不行了,老人家說不是;我問那為什麼打敗了,老人家說「實在是打不下去了」。

孟良崮戰役中我軍隊與民兵犧牲了多少人,至今沒有公布。我讀到過一個民政部門的資料,該資料說,49年後認定的孟良崮戰役中犧牲或受傷的有名有姓的當地百姓,高達6萬多人。

「何家老角」說,打到後來,漫山遍野都是人,機槍打出去一片片地倒,又一片片地朝上爬,一遍又一遍之後,老人所在的機槍班忽然冒出這樣一種情緒:大家都不願當機槍手了。

老人家解釋說,不是當機槍手有什麼危險,而是大家都不願親手打死這麼多人。當時他的班裡有個人曾說如果這是日本人多好,這句話老人家記住了一生。然而,他們的面前,都是中國人,與他們一樣的中國人。

這種情緒瀰漫了整個74師官兵。有的地方不再開槍,任憑共軍前來俘虜,老人家所在的機槍班後來也不開槍了,大家都眼睜睜地望著共軍士兵一步步接近。老人家說,74師軍紀極嚴,督戰隊對不開槍的士兵可以就地槍斃,但督戰隊也沒有開槍。老人家說,後來共軍也不開槍,只是一個勁地朝上爬。整個戰場就這樣突然沉寂下來。

老人家說這就是粟裕厚葬張靈甫的原因。

當時我軍幾乎連打掃戰場都來不及,就下令撤出。在這樣寶貴的時間裏,粟裕卻特別下令安葬張靈甫。老人家回憶說:用的是一口全木棺材(指製作棺材的木料很大),張靈甫手上的表都沒有取下來。安葬完畢後,在場的國軍官兵先是向張靈甫將軍的墳墓下跪叩頭,然而向在場的共軍官兵下跪叩頭。

倘若有一天能重新安葬張靈甫將軍的遺骨,那塊手錶應該成為老人所述屬實的一個證據。

来源:作者博客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