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分析:中國減排承諾遭質疑

 2009-12-16 17:3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個北京當地政府網站顯示,昨天北京的空氣質量為"優'。該網站在去年被推出時,被譽為政府信息透明度方面的一大突破。

但在美國駐華大使館網站上,結論卻完全不同。在北京戒備森嚴的使館內,美國人用自己的儀器測量污染水平。昨晚7時,儀器上顯示的是空氣質量"有害健康"。

當然,美國新使館距離一條高速公路不遠,而傍晚7點正趕上交通擁堵高峰的尾聲,這些都可能造成測量結果的不同。但主要的原因在於,它們測量的對象不同。北京政府監控的是空氣中較粗的顆粒,而美國使館衡量的則是較精細的污染物--它們有可能對人類健康的危害更大。於是常常出現這種情況:在中國官方數據將北京天氣定義為良好的"藍天日"時,美國大使館的數據則在警示"健康風險"。

上述差異只是中美之間存在的一場規模大得多的爭議的縮影,而這種爭議正在威脅哥本哈根的氣候變化談判。在哥本哈根,中國正面臨來自美國和其它國家的強大壓力,它們要求中國簽署具有法律約束力的碳排放承諾--用會議的術語來說,這種承諾應該是"可衡量、可報告和可核實的"。從根本上講,許多發達國家政府不完全信任中國在氣候變化問題上的承諾,希望能夠核查中國的減排數量。

在哥本哈根會議召開之前,中國已承諾明顯加大減排力度,其力度之大,在一年前簡直無法想像。上月中國政府提出,到2020年,將其"碳密度"降低40%-45%。"碳密度"是指每單位經濟產出所排放的二氧化碳量。"中國說話是算數的,已經做了決定,我們必須要實現。"中國氣候變化問題主要談判代表之一解振華表示。

其它在維護主權方面十分敏感的發展中國家也和中國一樣,強烈反對外部檢查。"美國是不會允許其它國家檢查其生物武器的,"印度環境部長傑拉姆·拉姆什(Jairam Ramesh)表示。

對中國提出的一些要求背後,還存在一個擺姿態的因素。許多最不願意就氣候變化採取行動的美國政客往往辯稱,如果中國沒什麼動作的話,美國人這樣去做也沒有意義。如今中國政府出臺了更強有力的政策,一些人就轉而開始質疑中國的可靠性。

但這個中國版"氣候變化懷疑論"並非完全是空穴來風。雖然鮮有經濟學家懷疑過去30年中國經濟奇蹟的總體輪廓,但對於中國公布的統計數據,外界存在著很多疑問。中國總理溫家寶曾宣稱,過去3年中國能源效率大幅提高,這同樣遭到了質疑。"溫總理是如何得出年度政府工作報告中公布的(能源效率)提高數據的,我們並不清楚,"經濟學人信息部(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在上週指出。

同時,也有零星事例表明,中國環保方面的新規定並不總是能夠得到執行。你會發現一些由於污染嚴重、理應被關停的鋼鐵廠,那裡的爐壁摸上去仍然燙手。檢查人員一下班,工廠就在夜晚開工。

在這個重要的問題上,美國和中國上下對氣候變化的態度截然相反。在華盛頓,否認氣候變化的情緒十分明顯,而在州一級政府,針對氣候變化採取了大量行動。在北京,政界高層的技術官僚們確信氣候變化的現實,以及它將給中國造成的風險,但困難之處是如何將政策指令落實到地方層面。

中國政府曾對其考核地方官員的方式進行調整,不再將國內生產總值(GDP)的增長作為唯一標準,並納入了空氣和水的質量。不過,經濟增長仍然是計畫推動型體制的核心內容,尤其是今年,保證GDP增長8%的目標成為了全國性的口頭禪。

不相信中國進步的懷疑論者總是存在。但只要中國不採取措施區分"好的"和"不好的"經濟增長類型,並繼續抵制外部監督,那些對中國應對氣候變化努力持懷疑態度的人們,就還會有很多令人信服的說辭。

来源:《金融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