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經濟學人雜誌:全球糧荒愈演愈烈

 2009-11-24 11:43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一九七四年,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在首屆世界糧食會議說,十年內全球孩童都將免於飢餓。但卅五年後的今天,世上有十億人還在餓肚子。更可怕的是,情況只會越來越糟。

經濟學人雜誌指出,到了二○五○年,全球人口將比現在多三分之一,對農產品和肉類的需求將分別成長七○%和一倍。雖然全球經濟衰退,加上去年穀物收成創下新高,但糧食價格仍繼二○○七至○八年的高點後,再度上揚。因應糧食價格居高不下之道,除了投資農業產能外,還要提升糧食市場的運作。

二○○五年,開發中國家的農業投資只佔公共收入五%。一九八○到二○○六年,西方國家對農業的金援劇減四分之三。減資也導致產量下降,六○年代綠色革命期間,主要農作物產量年增率達三%至六%,如今僅一%到二%。

幸好,前一波糧食價格大漲,嚇壞了過去對此不聞不問的各國政府,"世界銀行"與富裕國家都加碼金援窮國農業。但長期來看,除非這些新進資金能改善窮國農民把作物銷往市場的管道,否則成效不大。

缺乏足以信賴的市場,是農村發展的最大障礙。增辟道路、傳播價格資訊和設立穀物商店等促進在地市場運作的方式,都是可行之道。

未來四十年,若想兼顧保持土地和水資源,又要提升糧食產量,農業技術將扮演更吃重角色。最能提高產量的,則莫過於開發基因改造作物(GM)。基因改造作物若是由政府,而非大企業主導,種子若是政府免費發放而不必花錢,也許接受度會更大。

但農業若全由政府主導,可能會難擋自給自足的誘惑。這並非壞事,但進口商不信任交易與市場機制,乾脆在海外搶佔土地生產糧食;加上政府透過提供農業補助也來淌渾水,使自給自足變成防護牆,結果反會導致浪費。

前兩年的糧食價格風暴,讓富國懂得要補貼農業,以避免糧食危機再現。但二○五○年全球人口將增至九十億,農業必須更有效率,市場和交易也更形重要。投資農業是好事,但拒絕農產市場,恐將是一大災難。


(文章僅代表作者個人立場和觀點)
来源:中國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