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熱情 動力 成功(一)(圖)

找尋不同的人生觀

作者:李芳  2009-08-08 16:0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看中國記者李芳灣區報導】大多成功的企業家、事業家對自己所從事的行業都充滿「熱情」,人們也常常認為這種熱情是他們走向成功的重要動力之一。那麼這熱情來自哪裡,又是否真的會為您帶來成功?

舊金山紅泥土知友俱樂部,8月1日下午在南灣舉辦論壇——「發現熱情做最好的自己」,為灣區朋友帶來一場耐人尋味的人生經驗分享。四位主講人以親身經歷,講述了他們如何在生活中發掘熱情,面對現實,落實為行動。

(一)找尋不同的人生觀


提起尹集鈞,恐怕人們會想到《南京大屠殺》和《細菌戰大屠殺》的書。尹集鈞四川老家,出生於1927年,文革期間受到諸多磨難,1979移民美國定居舊金山。他畢業於上海交通大學,出身工程師。偶然的機會,讓他走上日軍細菌戰的研究。近年來80高齡的他,數度單槍匹馬前往西藏進行學術研究考察,著手撰寫一本關於西藏的書。如此這把年紀,他的衝勁從何而來呢?

尹集鈞為大家講述了幾個入藏的小故事,他的經歷和發現。

*「我愛上了這個地方」


「我幹嘛要喜歡西藏呢?」1952年尹集鈞還年輕,二十多歲就去了西藏。不是去打仗,是去建飛機廠。那時他在上海交大畢業學的是航空工程,建機廠找不到飛機製造方面的技術人員,就這樣他去了。

「西藏很多人都不敢去。我1999年又去的時候,一下飛機在拉薩機場等候行李時,突然就感到地震了,房子搖的不知道怎麼辦好,像是要塌下來。可一看別人,沒人跑啊,該做什麼還在做著什麼。後來我知道這是高山反映。還去不去呢?還要去。04年去了,07年也去了。去幹嘛?因為我愛上了這個地方。」 尹集鈞這樣開始了他的故事。

尹集鈞2004年從雲南上去。雲南西北角接壤西藏,那裡有很多藏民。他從雲南跟著馬邦上去的,一路慢慢走,騎著馬沒有什麼感覺。07年火車通了,尹集鈞就走成都。火車很舒服,更沒有了高山反映,花錢買的氧氣罐也送了人。

*西藏父親特別寬厚

西藏有多高?西藏有多艱苦?當年,去西藏的測量大隊有一千匹馬,五百匹高頭大馬,五百匹四川小馬。「一過二郎山那五百匹大馬就像拉風箱一樣‘呼、呼、呼’,肚子脹的這麼的大。當我們爬過了二郎山以後,這五百匹大馬全部死掉,只剩下那五百匹小馬。我就說這個西藏有多麼的艱苦。」

可是,「西藏的父親可以把所有的家當貢奉到廟裡,領著孩子去討飯。」30年來和藏人的接觸中,讓尹集鈞有著許多感慨。看著西藏年輕人那樣虔誠拜佛,曾不由地問道:「你們拜佛為的什麼?」青年回答:「不為什麼。」現在人拜佛的多是有求,求佛保佑,保佑這、保佑那。「可他們拜佛是‘無求’的,他們想的東西和我們完全不一樣,相比之下,他們的人生追求很偉大。」尹集鈞講道。他說:「現在人搞出來的東西,都是出自人心的貪圖,強調個人的意志。」讓他到老不舍探究的是:他們為什麼是「無求」的呢?!這使得尹集鈞想進一步去尋找答案。

*有關達賴喇嘛的身世


對西藏的興趣和研究,使尹集鈞成為美國西藏研究會會長。他帶給大家他所發現的一個「秘密」。他講:「現在的達賴喇嘛不是藏人,百分之八十是漢人」。

據尹集鈞介紹,藏人沒有姓只有名,所以達賴喇嘛自傳裡不講自己的姓,只講自己的名字叫什麼。他說:「現在的達賴喇嘛姓祁,祁連山的祁。從他有姓來說,他就不是藏人了。」其次,尹集鈞提到,達賴喇嘛的父親叫祁卻才仁,是青海人,生在青海漢人居住區,長城以外的地方。四千年以前,是大禹帶了三千湖南老鄉到了青海的那個地方。收集到的證據有1998年在青海挖出的麵條化石照片。

1998年尹集鈞到青海時,曾見過達賴喇嘛父親的妹妹祁克賽,也見過他的侄兒祁福全,都不是藏人。就他說,祁福全去過各地看望達賴喇嘛,達賴喇嘛還接見過他,「就是說他認這個情」。遠在1935年抗戰其間,一位德國的藏學家隨西藏巡防團到青海考查,找達賴喇嘛,寫的一本書中也曾記載達賴喇嘛姓祁。

那麼這個祁來自哪裡呢?「祁姓是來自江蘇省南京江陵。」尹集鈞說:「其實我講的故事,是想告訴大家,藏人有胸懷接納一個漢人做喇嘛,我們漢人也應該有胸懷,接納藏人為兄弟。」

熱情,有人一輩子也沒發現熱情;有人到很老才發現熱情;有人很小就發現了熱情,而有人生來就有熱情。尹集鈞老來有的熱情,帶他發現了西藏的遼闊,和那有待揭開的謎。

(從左至右)尹集鈞、唐夢君、朱感生、王英秋(攝影/李芳)

来源:看中國時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