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有「天下第一仙山」之稱,奇峰嵯峨,溪谷幽深,道觀林立。此山原名太和山,「太和」一詞出自《周易.干卦.彖辭》:「幹道變化,各正性命,保合太和,乃利貞。」所形容的是宇宙自然「萬物並育而不相害」的整體和諧,具有「天人合一」的靈秀之氣,讓人神往。
至於「武當」之名,最早見於《漢書》,言此山:「地勢雄偉,非玄武不足以當,因名之曰武當。」所謂「玄武」,是古代北方的水神,龜蛇合體。由水神佔據之 山,則水之為物,老子說:「天下莫柔弱於水,而攻堅強者莫之能勝。」水性至弱,才能靈活地流通四處,適應各種環境,又因其能流通四處,才能生機勃勃。
可以想見,在武當山修煉出來的功夫,也如水一樣,主靜、主柔,以靜制動,以柔克剛,四両撥千斤。不過今日的武當派,也如少林派一樣,最初是以地域命名,到如今已超出地域範圍,是一個廣泛概念。武當是代表一些具有類似特點,出自道家的武術體系。
究竟武當派的創始人是誰?歷來有兩個說法。一說指源自北宋道士張三峰,另一說是源自明朝道士張三豐。先說張三峰。
如今一般都說少林是外家拳,武當是內家拳。這說法源自明末清初大儒黃宗羲寫的《王征南墓誌銘》。王征南是位武術宗師,黃宗羲為他寫的《墓誌銘》,開宗明義 便說:「少林以拳勇名天下,然主於搏人,人亦得以乘之。有所謂內家者,以靜制動,犯者應手即僕,故別少林為外家,蓋起於宋之張三峰。」
黃宗羲是史學巨擘,其記載有一定權威性。估計他談及武當內家拳源流,是從王征南的口述得來。至於王征南的武學淵源,黃宗羲的文中指出,他是張松溪的第三代傳人。現存資料有明朝瀋一貫寫的《搏者張松溪傳》及清雍正年間出版的《寧波府志.張松溪傳》。
據知張松溪是明朝嘉靖末年人,原籍浙江鄞縣,擅長武術。曾在迎風橋酒樓與少林僧比武。該少林僧魁梧有力,凌空躍起,施展連環腿法踢向袖手而坐的張松溪,而 張稍側身,「舉手送之,其僧如飛丸度窗中,墮重樓下,幾死。」武術界中人說這是武當內家拳的「棄物投先」招數,具見「四両撥千斤」的威力。
如此精湛功夫,張松溪是跟誰學的?據《寧波府志.張松溪傳》所載,張松溪是「師孫十三老,其法自言起於宋之張三峰。三峰為武當丹士,徽宗召之,道梗不得 進。夜夢元帝授之拳法,厥明,以單丁殺賊百餘,遂以絕技名於世。」張三峰的拳法,竟是由夢中神人所授,似屬荒唐,且能赤手空拳殺賊百餘人,神乎其技,匪夷 所思,會否是傳聞中神話人物?
此一奇人,何故《宋史》沒有提及?而且除了這個張三峰,還有另一個張三峰。清朝徐道所撰的《神仙鑒》,也提及距宋徽宗六百年前的南朝劉宋,另有武當山道士 也叫張三峰,外號樸陽子,未入道時深諳房中御女術,入道後則精研金丹,但不清楚他是否拳術了得。會否是同名同姓,被後人與宋徽宗時的張三峰混淆?
無論如何,今日在武俠電影或在武俠小說裡,「少林」與「武當」齊名。一九八○年便曾有邵氏出品、張徹導演的電影《少林與武當》,劇情講述清朝年間,少林與武當都擁有極多高手,少林以反清復明為志,而武當則甘作滿清鷹犬。但這只是電影劇本杜撰,正史並無記載。
如今人們提及武當,相信多是從閱讀金庸的武俠小說而來。談及武當派的開山祖師是元末明初的武當山道士張三豐,原是少林寺的火工頭陀,跟隨覺遠和尚學武,師 徒因違反少林不准擅自學武禁令,被逐出師門,其後根據少林功法變通,另創內家拳,自成一家,因在武當山結茅庵修煉,自稱武當派。此說在歷史上查無實據。歷 史上張三豐確有其人,《明史.方伎列傳》形容這個道士精書畫、工詩詞,卻沒提及他懂功夫。
儘管武當淵源眾說紛紜,但少林與武當這兩大武術名派,精神境界迥然不同。少林出自佛家,有印度文化色彩,而武當出自道家,中華本土色彩濃厚。少林功夫蘊藏 佛家慈悲之理,武當功夫則如老子說的,以「天下之至柔,馳騁天下之至堅」,追求莊子的逍遙自在,頗有想像色彩和審美情趣。難怪武當絕技的招式,多是很有詩 意,不僅形象化,且富有審美魅力,諸如「紅霞貫日」、「烏雲掩月」、「猿猴獻果」、「仙人照掌」,以至什麼「風吹荷花」、「飛雲流水」等,雖說是內功心 法,但招式有荷花、清風、流水、飛雲,可令人聯想到空明靈秀的仙境,同時招式的綿綿不絕,又似是老子說「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的玄機了。
来源:
- 關鍵字搜索:
- 武當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