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說明代大醫藥學家李時珍為出版《本草綱目》,日夜兼程趕到南京,住進一家客店。入夜,忽然聽見有一婦女的呻吟聲,便問店小二:「隔壁何人患病?」店小二回答說:「是賤內患病,已有幾天了。」「有病為何不去求醫?」李時珍有些不解。店小二忙解釋說:「先生有所不知,我們雖然在此開店,但賺來的錢還不夠買一家七口人的柴米油鹽......」
李時珍聽了十分同情,便起身隨店小二進入內房。李時珍邊為店小二的妻子把脈邊問:「近來她飲食如何?」店小二說:「好幾天沒米下鍋了,她只能吃一些蕃薯干,我們是靠孩子挖來的野菜根充飢的。」李時珍走過去,拿起一籃野菜根細細地看起來,並從中拿了一株野菜根,放進嘴裡。然後他對店小二說:「這是一種藥,可治你妻子的病,你從哪裡採來的?」店小二說:「城外,紫金山上!」「李時珍又隨手掏出一錠銀子放在桌上說:「天明去買點米,把這藥先煎給你妻子服用,服了就會好轉的。」店小二聞言感激得雙膝跪地,連聲道謝。
次日,店小二的妻子服了藥,病果然好了。店小二把李時珍帶到紫金山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只見那裡綠茵如毯,到處都是這種藥草。李時珍連聲說:「好極了!好極了!」他如獲至寶,連忙挖了一擔回家。
因為這種藥草生長在朱元璋太子的墓地周圍,所以,李時珍就給它取名為「太子參」。但他因怕此藥一傳出去,大家都來太子墓地挖藥,觸犯王法,便沒把「太子參」寫進《本草綱目》。
中醫認為,太子參有益氣健脾,生津潤肺之功。常用於病後體虛、倦怠自汗、飲食減少、口乾少津,以及陰虛肺燥、咳嗽痰少、盜汗、夜間驚哭、小兒夏季熱等症。
功能與主治
太子參在中醫臨床上使用非常廣泛,一般素有口乾、煩躁、心悸、失眠、乏力、食少、手足心熱等氣陰兩虛症狀的病人均可使用。《本草再新》言其「治氣虛肺燥,補脾土,消水腫,化痰止渴」。《飲片新參》言其可「定虛驚」。它既可與其它藥物配伍,又能單味煎水溫服,可根據病情適量加減。
藥理研究表明,太子參化學成分主要含有太子參皂甙A、棕櫚酸、亞油酸、β-谷甾醇等,還含有糖、磷脂、氨基酸、揮發油及微量元素錳、鐵、銅、鋅等,有抗疲勞、抗應激,改善心功能作用,並有促進免疫及延長壽命作用,太子參皂甙A有抗病毒作用。長期服用未見有副作用。
與同樣具有補氣生津作用的人參、黨參、西洋參相比,太子參滋補的藥力要差得很遠,但它也有長處,就是「益氣但不升提,生津而不助濕,補虛又不峻猛」的特點,適合慢性病人長期大量服用,因此深受那些體虛而經受不住滋養藥物峻補人的歡迎。譬如脾胃虛弱之人初用補劑,服用其它參種恐藥力過猛,改用太子參則大可放心;又如虛證患者夏季服用補藥,恐天氣炎熱夾雜藥力引動內火,而太子參清補扶正,則不會有此弊害;氣陰不足而又血壓偏高之人使用太子參不僅可以改善症狀,而且沒有人參升高血壓的毛病;壯年患者服用太子參不用擔心引發上火;小患者服用太子參沒有引發早熟之嫌。太子參堪稱難得的清補佳品。
依病情選方
太子參常用劑量為10∼30克,煎水。
1.病後氣血虧虛:太子參15g、黃耆12g、五味子3g、炒白扁豆9g、大棗4枚。煎水代茶飲。
2.病後虛熱、津傷口乾:太子參、生地黃、白芍、生玉竹各9g。水煎服。
3.神經衰弱:太子參15g,當歸、酸棗仁、遠志、炙甘草各9g。水煎服。
4.脾虛便溏、食慾不振:太子參12g,白朮、茯苓各9g,陳皮、甘草各6g。水煎服。
5.盜汗:太子參24g、浮小麥30g、大棗5枚。水煎服。
6.糖尿病:太子參、干葛、天花粉各15g、生雞內金10g、古瓦150g(房上陳舊的老瓦,年代越久越好)。先將古瓦洗淨、捶碎,煎煮1小時,以煎瓦的水煎上藥服。
7.潰瘍病便血:太子參、地榆、茅根、紅棗各30g。水煎分2次服用。
8.銀耳太子參:銀耳15g、太子參25g、冰糖適量。將銀耳泡開、洗淨,太子參布包,同冰糖加水適量燉至銀耳熟,去藥包飲用,每日1劑。可益氣養陰、寧心安神,適用於心慌、氣短。
9.百合雙參湯:百合、太子參各25g、北沙參20g、飴糖50g。將二參布包,同百合水煎取汁,去藥包,調入飴糖,拌勻服食。可補氣止汗,適用於氣虛所致的自汗、體虛、氣短、口渴等。
- 關鍵字搜索:
- 草藥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排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