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品菜讀史:帝王們與名菜的傳說故事

作者:佚名  2009-01-30 23:16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從秦皇漢武到明祖清帝,歷史曾給我們詳盡地記述過一代天子微服出宮的故事。而今美食瀚海中,當我們發現某一道菜的源起和某朝代天子的名字聯繫在一起時,那些歷史故事依然鮮活可人。我們從中不僅能嘗菜饌味,似乎還能感受到另一番趣味:喲--原來我們正在吃的一道菜,最早是某某皇帝先替我們嘗過味兒的!

"紅棉蝦團"獻呂后

公元前206年,劉邦在烏江一舉打敗西楚霸王項羽。登基稱帝時,要給皇后呂雉繡件紅衫,還要用紅色的天然絲綢紡繡成,不得染色。但紅色的天然絲綢卻無處去找。於是,劉邦責令地方大小官員各地尋找,找到的賞白銀萬兩。

一年過去了,也沒查找出紅色的天然絲綢的下落。後來,一個商人途經"紅花村",偶然發現一家小院裡有一棵開放著一朵朵旺盛的桃形花的紅棉樹。他以300兩白銀的高價,買下紅棉樹。

這個人家姓夏,是位書生,據說此人是秦始皇焚書坑儒時,逃到此地的。每年他都要種上幾十棵紅棉樹,留做紡線賣錢。這花每年開花時都一樣,雪白一片,長勢很好。可今年,所有紅棉樹綻開時突然全部變成紅色。有的人說是凶兆,必定大禍臨頭,有的說是吉兆,必有喜事降臨。

後來的事實證明是吉兆。紅棉樹提煉的紅色絲綢經商人獻給高祖後,劉邦高興萬分,視為珍寶,除獎賞進貢者外,又賜封"紅花村"為"紅棉村",並永久種植紅棉供宮廷使用。

次年,高祖劉邦為呂雉大辦祝壽席時,呂雉突然想起那位為她提供紅棉絲綢的夏書生,下旨相邀,並令御膳房御廚要以紅棉花的形狀,烹製一盤菜,以示對夏書生的謝意。

御廚們精心琢磨,做出一盤酷似紅棉球的菜端上席面,並解釋說:"‘蝦'是‘夏'的諧音,當時皇后四處尋覓,幸虧有了夏書生,所以這道菜取名為‘紅棉蝦團'。"

劉邦與呂后品嚐之後,感覺味道極為鮮美,對這道菜的取名更是讚不絕口。打那以後,"紅棉蝦團"就成為一種名菜流傳下來了。

"蟠龍黃魚"慰劉備

赤壁之戰後,曹操大傷元氣,三國鼎立由此形成。當時的周瑜自始至終把蜀漢當做東吳的心腹之患,只因為那本來是向東吳借去的荊州地盤,劉備卻全無歸還之意。周瑜就向吳主進諫:與其強要荊州而動刀兵,不如借吳蜀聯姻之機,用計賺得劉備來江東一趟,到那時不怕他不答應將荊州拱手送還東吳。吳主孫權聽後點頭稱是。

原來孫權胞妹孫尚香待字閨中,一直是吳太后的一塊心病。她聽孫權說要將公主許給漢皇叔劉備為妻,便叫來女兒詢問意向。公主孫尚香久聞劉備之名,便說心甘情願成就這門親事。再說吳蜀交好對東吳也是有百利而無一害,豈不好事成雙!

公元210年,劉皇叔和孫尚香喜結伉儷。公主孫尚香深感夫君仁人大度、君子之風,對這門親事十分滿意。誰知主張聯姻的周瑜和孫權卻另有一番心思。

他們暗伏刀兵,重重包圍劉備住處,只等一聲令下對劉皇叔動手了。公主孫尚香是何等聰慧女子?很快覺察到局勢危在旦夕。她不同意哥哥的計謀,更不願意看到新婚不久的夫君有任何不測。

劉備身在困境中,終日愁眉緊鎖,茶飯難進。孫尚香看在眼裡,疼在心上。她一邊解勸,一邊親自下廚調製可口飲食。

這一天,她烹製出一盤鮮香四溢的魚饌奉獻皇叔面前。已是數日少進食物的劉備不覺心動,又聽愛妻說此菜名為"蟠龍黃魚"時,暗想:自己是中山靖王之後,實屬"龍種",也難得公主如此傾情關愛!自知有了賢內助日夜呵護,終會有出頭之日的。就是為了對得住公主一片痴情,他把送上來的黃魚大口大口吃光。" 蟠龍黃魚"因此被後人承襲了下來。

朱厚照賜名"游龍戲鳳"

明代正德年間,武宗皇帝朱厚照治國有方,為了掌握國情,常常喜歡到民間走一走,瞧一瞧,看一看。

有一天,朱厚照和隨從外出私訪,來到了一座叫梅龍鎮的地方。鎮上有一家由李龍、鳳妹開設的小酒館。聽遊人說,兄妹二人烹飪技術相當了得,於是明武宗特地前往品嚐他們的手藝。

一進酒館,朱厚照便被鳳妹閉月羞花的美貌所傾倒。鳳妹親手烹製了一款美味菜餚待客,而武宗卻"醉翁之意不在酒",故意與美人兒巧為週旋。他問:"此菜何名?"鳳妹看到朱厚照一派君子風度,也故弄玄虛,並不點破,這就讓武宗更加為之神魂顛倒。終於他的忍耐力還是鬥不過鳳妹,迫不及待地向她表露了自己真龍天子的身份及對鳳妹的渴慕之情。

鳳妹倒也不怠慢,她亮出了最拿手的廚藝:用嫩母雞去骨剁條,挂蛋糊炸至外酥裡嫩,出鍋放在盤中間;四周用油爆魷魚圍邊,製成雞、魚合烹的美味佳餚。武宗品嚐後,大為讚賞,有意無意地將"龍"與"鳳"對接起來,賜此菜名曰"游龍戲鳳"。二人成就了好事。

後來鳳妹隨皇上進京,被封為娘娘。"游龍戲鳳"也正式列入宮廷名菜譜中。

後來"游龍戲鳳"又回到民間,但烹製選用原料不同,風味各異。遼寧名菜譜中,"游龍戲鳳"是精選大連刺參、當年筍雞和長白山人參製作。各菜俱入湯鍋,坐在爐火之上。但見人參鮮湯翻滾,筍雞隨波浮動,一隻只刺參尾隨游弋,恰似烏龍戲白鳳。

其餘地方烹製該菜時,則用鮮活筍雞和水發魷魚。先將雞塊過油,炸至金黃,立在盤中央;魷魚入油鍋稍熘,成卷狀加鮮湯勾芡;出鍋後排列菜盤一圈兒。

雍正情牽"明珠鮑魚"

雍正當皇帝前,極愛拈花惹草。一次竟迷戀上河南民間的一位漁家姑娘馮艷珠。後來雍正回宮當了皇帝后全身心投入皇室內部紛爭,把艷珠姑娘冷落於一旁。

半年後艷珠生下了龍鳳胎,男孩取名包玉,女孩取名明珠。情人的一點兒信息也沒有,她只能靠辛苦勞動來養育兒女。過了幾年,馮艷珠見孩子已經長大,便毅然變賣了家產,攜帶兒女走上千里迢迢的進京之路。馮艷珠懷裡揣著雍正留給她的信物,來到京城。她千方百計打聽,才知道自己要找的丈夫正是當朝的萬歲爺。

這真是讓她又驚喜又悲憤。驚喜的是自己心愛的人終成正果,說明沒有看錯人;悲憤的是心上人已自食諾言,根本沒把她和兒女當一回事,全拋九霄雲外去了。馮艷珠知道晉見皇上絕非易事,還得慢慢地尋找一個權宜之計才成。於是她懇求同情自己遭遇的客棧老闆,幫她和御膳房廚師見上一面。

幸好御廚心地善良,答應助馮艷珠一臂之力。

這一天,雍正皇帝用餐時,看到御廚送上一道從未品嚐過的美饌。他品嚐後十分滿意,便把御廚叫到跟前,仔細詢問此饌由來。御廚說此饌名為"掌上明珠鮑魚"。當雍正聽到"明珠鮑魚"這個菜名時,猛然想起當年給馮艷珠留下的話語:"日後生子名包玉,生女叫明珠",心中若有所思。

御廚見皇上心動了,便不失時機地將馮艷珠攜子女進京尋夫的事情原原本本講了出來。雍正皇帝到底也是有血有肉的人,他豈能沒有一絲人情味兒,於是應允召見馮艷珠進宮團聚。

一道珍饈美饌成就了分離多年的情人。"明珠鮑魚"(又叫"紅梅珠香")這道豫菜由此流傳了下來。

来源:網文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