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ntent

八大山人 朱耷畫孔雀

 2008-11-23 15:47 桌面版 简体 打賞 0
    小字

朱耷是明朝寧王朱權的後代,他十九歲時,明朝便滅亡了。為了逃避清朝官府的追捕,他跑到廟裡當了和尚,在廟中他「裝聾作啞」,目的是不想引起人們的注意。

其實,朱耷的心裏明白得很,他對「祖國」的山山水水有著濃厚的感情,他常用寫詩和作畫來表達對山河的熱愛,也發泄心中的不滿。每畫好一張畫,他就題上「八大山人」幾個字,這幾個字是豎著寫下來的,連在一起,看起來非常彆扭。

有人曾經問他,取這個別名是什麼意思。朱耷頭也不抬地回答:「八大,就是說四面八方,數我最大。」

大家聽了,還是不明白。後來這個別名用得多了,人們才慢慢品出味來。原來,那「八」字緊點在「大」字頭上,活像個草寫的「哭」字,又像個「笑」字 。「山人」兩字連在一起,看起來像個「之」字。就是這樣,幾個字連起來看,既像「哭之」又像「笑之」。

人們又記起他曾寫過的一首詩,詩中有一句「無聊哭笑漫流傳」。這才恍然大悟,這稀奇古怪的簽名是和他的心情分不開的。國破家亡,心裏充滿愁苦,這怎麼不讓他哭笑不得呢!

他把自己的這種心情寄託在他的畫裡。他畫的小鳥,個個呆頭呆腦,好像有很重的心思;他畫的魚,眼珠子又黑又大,嘴巴張著,顯得非常倔強。

在朱耷的畫中,讓人最難忘的是孔雀。孔雀是非常美麗的,可是在朱耷六十五歲那年所畫的《牡丹孔雀圖》中的孔雀,卻十分醜陋。人們都覺得奇怪,朱耷為什麼把牠畫得這樣難看?

原來,那一年,清朝的乾隆皇帝到江南巡視,沿途要召見一些官吏。規定召見的時間是五更天,可是那些官吏「急不可待」,有的在二更天就早早地等候在城門外了,真是一幅十足的「奴才相」。

朱耷瞧不起這些小人,就畫了這張怪裡怪氣的畫。這幅畫的上半部分是一些石頭,石頭上耷拉著幾枝牡丹花;畫的下半部分是一塊上大下小的石頭,石頭上蹲著兩隻孔雀,這兩隻孔雀要有多醜就有多醜,稀拉拉的粗毛,直勾勾的眼睛,貪婪地盯著前方,露出一股媚俗的神氣。更奇特的是,孔雀的尾巴上,各畫了三根難看的翎毛,活像兩隻禿尾巴雞。畫上還題了一首詩:

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強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論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詩句中的「三耳」,是奴才的意思,奴才為了拍馬屁,所以耳朵特別靈,只好長出三隻耳朵。那三根翎毛是因為清朝的官員的帽子上都有三根花翎。朱耷在這裡就是指那些奴才。

「坐二更」這三個字,更是說明這一點。至於讓孔雀站在一塊上大下小的石頭上,那無非是暗指清朝政府根基不穩,隨時都有塌倒的可能。這幅奇怪的畫,曲曲折折地表達了朱耷多少的愛與恨哪!

朱耷的畫不拘泥於古人的畫法,大膽誇張,意境高遠,把中國的水墨畫發揮到相當高深的程度,對後來的大畫家如吳昌碩、齊白石等人都產生了一定的影響。



来源:世界日報 --版權所有,任何形式轉載需看中國授權許可。 嚴禁建立鏡像網站。
本文短網址:


【誠徵榮譽會員】溪流能夠匯成大海,小善可以成就大愛。我們向全球華人誠意徵集萬名榮譽會員:每位榮譽會員每年只需支付一份訂閱費用,成為《看中國》網站的榮譽會員,就可以助力我們突破審查與封鎖,向至少10000位中國大陸同胞奉上獨立真實的關鍵資訊, 在危難時刻向他們發出預警,救他們於大瘟疫與其它社會危難之中。

分享到:

看完那這篇文章覺得

評論

暢所欲言,各抒己見,理性交流,拒絕謾罵。

留言分頁:
分頁:


x
我們和我們的合作夥伴在我們的網站上使用Cookie等技術來個性化內容和廣告並分析我們的流量。點擊下方同意在網路上使用此技術。您要使用我們網站服務就需要接受此條款。 詳細隱私條款. 同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