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耷是明朝宁王朱权的后代,他十九岁时,明朝便灭亡了。为了逃避清朝官府的追捕,他跑到庙里当了和尚,在庙中他「装聋作哑」,目的是不想引起人们的注意。
其实,朱耷的心里明白得很,他对「祖国」的山山水水有着浓厚的感情,他常用写诗和作画来表达对山河的热爱,也发泄心中的不满。每画好一张画,他就题上「八大山人」几个字,这几个字是竖着写下来的,连在一起,看起来非常别扭。
有人曾经问他,取这个别名是什么意思。朱耷头也不抬地回答:「八大,就是说四面八方,数我最大。」
大家听了,还是不明白。后来这个别名用得多了,人们才慢慢品出味来。原来,那「八」字紧点在「大」字头上,活像个草写的「哭」字,又像个「笑」字 。「山人」两字连在一起,看起来像个「之」字。就是这样,几个字连起来看,既像「哭之」又像「笑之」。
人们又记起他曾写过的一首诗,诗中有一句「无聊哭笑漫流传」。这才恍然大悟,这稀奇古怪的签名是和他的心情分不开的。国破家亡,心里充满愁苦,这怎么不让他哭笑不得呢!
他把自己的这种心情寄托在他的画里。他画的小鸟,个个呆头呆脑,好像有很重的心思;他画的鱼,眼珠子又黑又大,嘴巴张着,显得非常倔强。
在朱耷的画中,让人最难忘的是孔雀。孔雀是非常美丽的,可是在朱耷六十五岁那年所画的《牡丹孔雀图》中的孔雀,却十分丑陋。人们都觉得奇怪,朱耷为什么把牠画得这样难看?
原来,那一年,清朝的乾隆皇帝到江南巡视,沿途要召见一些官吏。规定召见的时间是五更天,可是那些官吏「急不可待」,有的在二更天就早早地等候在城门外了,真是一幅十足的「奴才相」。
朱耷瞧不起这些小人,就画了这张怪里怪气的画。这幅画的上半部分是一些石头,石头上耷拉着几枝牡丹花;画的下半部分是一块上大下小的石头,石头上蹲着两只孔雀,这两只孔雀要有多丑就有多丑,稀拉拉的粗毛,直勾勾的眼睛,贪婪地盯着前方,露出一股媚俗的神气。更奇特的是,孔雀的尾巴上,各画了三根难看的翎毛,活像两只秃尾巴鸡。画上还题了一首诗:
孔雀名花雨竹屏,竹梢强半墨生成;
如何了得论三耳,恰是逢春坐二更。
诗句中的「三耳」,是奴才的意思,奴才为了拍马屁,所以耳朵特别灵,只好长出三只耳朵。那三根翎毛是因为清朝的官员的帽子上都有三根花翎。朱耷在这里就是指那些奴才。
「坐二更」这三个字,更是说明这一点。至于让孔雀站在一块上大下小的石头上,那无非是暗指清朝政府根基不稳,随时都有塌倒的可能。这幅奇怪的画,曲曲折折地表达了朱耷多少的爱与恨哪!
朱耷的画不拘泥于古人的画法,大胆夸张,意境高远,把中国的水墨画发挥到相当高深的程度,对后来的大画家如吴昌硕、齐白石等人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来源:
- 关键字搜索:
- 八大
看完这篇文章觉得
排序